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461000)徐億民
鼻中隔偏曲患者會出現鼻塞、頭痛、鼻出血、鄰近器官受等癥狀,其中由于偏曲的部位壓迫到下鼻甲,導致下鼻甲肥大。目前,臨床中普遍存在鼻中隔偏曲患者合并存在一側或雙側的下鼻甲肥大。目前,臨床上針對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的治療,手術矯正治療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本文共納入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附表1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s)

附表1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s)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對照組 43 16 20 7 36(83.72)治療組 43 40 3 0 43(100.0)X2 6.03 P<0.05
附表2 對比兩組VAS評分情況(±s)

附表2 對比兩組VAS評分情況(±s)
組別 例數 左側VAS 右側VAS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對照組 43 8.34±2.77 5.09±1.22 8.92±1.98 5.43±1.56治療組 43 8.41±2.82 2.65±0.65 8.88±2.01 2.21±0.26 X2 0.21 5.78 0.14 6.62 P>0.05 <0.05 >0.05 <0.05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86例研究對象,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作為研究階段,根據入院順序的先后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19~59歲。治療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齡21~54歲。本次研究納入的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操作 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其麻醉方式選擇、術前準備、術中操作、術后沖洗等操作均按臨床常規操作。
1.2.2 治療組操作 治療組采用鼻內鏡聯合等離子射頻微創治療:在30°鼻內鏡引導下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鼻內窺鏡下鼻中隔成形術或鼻內鏡下鼻息肉摘除加鼻竇開放術,在此基礎上進行等離子射頻消融,使用我院的相關儀器設備,囑咐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鼻部進行局部麻醉,完成麻醉之后在鼻內窺鏡的輔助下經患者下鼻甲前端進入到下鼻甲粘膜下,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儀器檔位,射頻功率能量功率輸出在250~270W,時間為16s。在手術過程中采取邊消融邊退出的方式,以下鼻甲的容積出現明顯的縮小作為標準,完成止血。完成手術后使用可液化鼻腔止血棉填塞2天,術后2天使用1%麻黃素棉片收縮及生理鹽水沖洗鼻腔2周,每周接受一次門診復查。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根據相關研究中的療效評價標準及我院的臨床經驗,制定研究的療效評價內容,具體如下:①顯效:術后納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其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鼻腔生理功能恢復,實現正常通氣,鼻分泌物減少,下鼻甲容積出現顯著改變;②有效:研究對象的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比治療前出現明顯改變,僅存在輕微癥狀,下鼻甲比治療前有一定變小;③無效:癥狀和體征均較治療前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病例數/研究病例數×100%,總有效率越高,療效越好。(2)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評估患者疼痛,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處理與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1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 從附表1可以發現,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對比兩組VAS評分情況 從附表2可以發現,兩組在術前的左側VAS和右側VAS差異不顯著(P>0.05),對比兩組術后VAS評分情況,可見兩組術后VAS差異顯著(P<0.05)。
臨床中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臨床耳鼻喉科比較常見。以往,針對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采取燒灼法、射頻法等,但是這些治療方法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甚至嚴重影響到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采取鼻內鏡聯合等離子射頻消融微創治療的方式,由于鼻部其敏感性要強于其他部位,利用射頻等離子消融可減少患者術中的損傷,術中出血少,治療時間短,在耳鼻喉科的應用越來越廣。利用等離子射頻消融利用射頻探頭與鼻部組織之間的電解質形成一個離子體薄層,在這個離子體薄層中存在的電場被加速后實現了能量的傳遞,最終傳遞至組織,組織被傳遞過來的能量影響,出現凝固壞死,壞死的組織經過吸收之后組間變小,鼻甲變小。利用射頻等離子手術可實現整個手術操作的簡單化、安全化、有效化,能夠達到明顯的減容效果[2],還能夠保護下鼻甲的表面黏膜,確保鼻甲的生理功能不受到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治療溫度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很小。利用鼻內鏡,可以有效解決以往手術中存在的術野不清的問題,借助鼻內鏡的優勢能夠輔助整個手術過程術野清晰,幫助醫者順利開展手術,解剖層次清晰,有效矯治位置比較深的偏曲中隔軟骨,有效減少鼻中隔煽動。加上利用鼻內鏡能夠幫助醫者確定需要切除的準確范圍,比起以往手術采取的手術方式,其中的盲目性基本消失,因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矯正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情況,最大限度的糾正患者原本失常的鼻部功能,還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效幫助患者實現鼻腔通氣功能的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總有效36例(83.72%)與治療組總有效43例(100.0%)差異顯著(P<0.05)。高順華[3]等人的研究中,對36例患者采用鼻內窺鏡聯合低溫射頻等離子消融術,36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完成治療,隨訪3個月以上,有效縮小肥大鼻甲,術后患者鼻塞、頭痛改善或消失,無并發癥發生。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術前左側VAS(8.34±2.77)、右側VAS(8.92±1.98)與治療組術前左側VAS(8.41±2.82)、右側VAS(8.88±2.01)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術后左側VAS(5.09±1.22)、右側VAS(5.43±1.56)與治療組術前左側VAS(2.65±0.65)、右側VAS(2.21±0.26)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組內比較,治療組術前與術后左側VAS、右側VAS差異更顯著(P<0.05)。
綜上所述,針對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患者采用鼻內鏡聯合射頻等離子消融術微創治療可獲得良好臨床效果,患者疼痛減輕,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