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溫縣人民醫院(454800)劉艷
腦卒中主要是由腦血液供應障礙而引起的腦部病變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偏癱、語言及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癥狀[1]。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病,其具有致死率及致殘率高的特征[2]。臨床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基本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藥物,兩種藥物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目前臨床針對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還存在較大的爭議[3]。為此,我院本次將單獨的阿司匹林、單獨的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三種治療方法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了分組抗血小板治療,并對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進行對比分析,具體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0例,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1組、對照2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1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0±5.2)歲;對照2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9.5±5.3)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8.5±5.1)歲,組間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經過檢查核實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病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并經過家屬及患者同意,自愿簽署本次觀察治療知情書。同時排除患有語言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患者、近期采用過抗血小板藥物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先天造血功能障礙患者,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肝腎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1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生產廠家:Bayer Health Care Manufacturing S.r.l.;國藥準字J31870020),首次口服300mg,嚼碎后服用。以后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g;對照2組采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進行治療[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每日1次,每次口服75mg;觀察組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每日口服用量同對照1組和對照2組一致,3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5天。
1.4 觀察指標 采用血栓彈力圖儀(生產廠家:美國Haemoscope;型號:GE5000)對3組患者治療前后AA途徑、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進行檢測對比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觀察分析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患者基本資料及血小板抑制率計量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行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檢測結果顯示,治療前3個組患者的AA途徑及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A途徑和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1組和對照2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同時對照1組和觀察組患者AA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2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對照2組和觀察組患者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1組,組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三組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對比 (n,±s)

附表 三組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對比 (n,±s)
AA途徑 ADP途徑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 10.42±4.63 93.26±31.34 30.46±4.43 54.56±10.54對照1組(n=40) 10.23±4.51 84.63±26.32 30.25±4.25 35.83±6.23對照2組(n=40) 10.35±4.58 24.52±7.25 30.34±4.32 52.68±10.21
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病癥為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風心病及糖尿病等,同時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也是誘發該病的不良因素,該病病情發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造成偏癱、語言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嚴重時可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并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4]。因此,近年臨床上相關專家學者們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方法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研究,經研究發現,臨床上常用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藥物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療中起到的臨床效果存在著潛能開發,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患者AA途徑、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的影響完全不同[5]。其中阿司匹林是臨床最為常用的一種抗血小板藥物,該藥具有抗炎、鎮痛及解熱的顯著效果,同時具有抗凝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斷血栓形成、擴張血管及改善微循環,該藥效發揮的速度較快,可使患者機體快速吸收達到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病中被廣泛應用[6]。而氯吡格雷也是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可對血小板聚集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過阻斷二磷酸腺苷的釋放達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目的,其效果顯著,深受臨床認可[7]。在本次觀察治療中,我院將單獨的阿司匹林、單獨的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三種治療方法應用在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采取分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了抗血小板治療,并對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3個組患者的AA途徑及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AA途徑和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采用單獨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的對照1組和采用單獨的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的對照2組;同時對照1組和觀察組患者AA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2組;對照2組和觀察組患者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抑制率明顯高于對照1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通過以上結果表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抗血小板治療中,對AA途徑、ADP途徑誘導的血小板均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而在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下使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幫助患者提高了治療速度并改善了生活質量,更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該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