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16211)徐偉兵 葉石興
隨著經濟發展,市場上可購買的加工后食品也多樣化,食源性疾病也成為了公眾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食源性疾病30%~40%病因來自微生物感染[1],細菌感染占微生物感染源的81.5%[2],其中沙門氏菌屬與志賀氏菌屬是人群中重要的腸道感染菌屬,沙門氏菌可引起散在性或集體性食物中毒[3],志賀氏菌屬則可引起集體性發病導致爆發流行[4],食品加工行業作為食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稍不注意,從業人員腸道帶菌往往可引起嚴重人群腸道傳染病流行爆發,為了加強飲食食品的衛生管理,防止因食品加工從業人員腸道帶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或流行,筆者現對2016年惠陽區食品加工從業人員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帶菌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恒溫培養箱購自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型號為SHP-150型;增菌液、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顯色培養基、SS瓊脂、三糖鐵等各種生化試劑均由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沙門氏菌屬診斷血清和志賀氏菌屬診斷血清及相關試劑由寧波天潤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志賀氏菌厭氧反應罐及耗材由日本三菱公司生產。
1.2 方法 統計并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惠州市惠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673名食品加工從業人員健康檢查肛拭樣品中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帶菌狀況。所有檢測樣品嚴格按照《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沙門菌、志賀菌檢驗方法》WS/T 454-2014確診實驗進行,檢測后采用office Excel軟件進行數據的收集和統計。
2.1 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總體帶菌狀況2016年全年共有7673名食品加工從業人員到惠州市惠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健康檢查,其中共檢出沙門氏菌15株、志賀氏菌8株,總檢出率為0.30%;其中沙門氏菌共檢出5個血清型,德爾卑沙門氏菌檢出率最高,結果如附表1所示。
2.2 年齡與季節檢出分布情況 各個年齡段與季節均有檢出情況,但20歲以下年齡組檢出率最高,為0.49%,結果如附表2所示;夏季檢出率最高,為0.42%,結果如附表3所示。

附表1 15株檢出的沙門氏菌菌型分布情況

附表2 不同年齡段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檢出情況

附表3 不同季節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檢出情況
2016年全年共有7673名食品加工從業人員到惠州市惠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健康檢查,其中共檢出沙門氏菌15株、志賀氏菌8株,總檢出率為0.30%;檢出率相對較低,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惠陽全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衛生狀況相較于之前大有改善;②有關部分頒布的相關法令,加強了對食品從業人員監督管理的力度,加大了帶菌人員的篩查力度,發現陽性案例及時就醫治療;③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從業人員衛生意識及衛生知識掌握程度也有所提升,勞動者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狀況[5];④宣傳模式從單一的口口相傳發展為派發紙質傳單、微信、電視廣告宣傳,及時普及食源性致病菌相關專業知識。
調查發現,沙門氏菌共檢出5個血清型,德爾卑沙門氏菌檢出率最高,腸炎沙門氏菌次之,與2014~2015年德陽市某區食品加工從業人員食源性致病菌帶菌狀況監測情況[6]類似,未發現新型沙門氏菌菌型,但根據Wang等人的報道[7],我國零售食品腸炎沙門氏菌高變體的分布較廣,且惠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三角東北段,氣候濕潤,日常生產易滋生細菌,且部分從業人員可能在體檢前服用抗生素或其他抑菌制劑導致所得數據較實際數據更低,且傳統培養法檢測沙門菌存在靈敏度較實時熒光PCR法低[8],所以實際帶菌率可能更高。要做好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輕心,由于檢測水平限制,建議增強對對采樣員、檢驗員的培訓力度,積極引入有效的檢測新技術,緊跟國內外食源性致病菌研究進度。
研究還發現,各個年齡段與季節均有檢出情況,但20歲以下年齡組檢出率最高,為0.49%;夏季檢出率最高,為0.42%,其主要原因與本區食品加工從業人員主要由年齡20歲以下年齡組成,故有關衛生監管人員應根據陽性檢出率人群分布,著重檢測檢出率較高人群,尤其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人員帶菌的危害性比較大,一旦發現帶菌者應及時隔離治療,停止參與食品相關工作。夏季檢出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廣東地區夏季氣溫較高,較適宜腸道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有關,故在此時期最易引起腸道傳染病的感染和傳播,沙門菌與志賀氏菌均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活力較強,可通過感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其中志賀氏菌可通過帶菌者的糞便、蒼蠅等途徑感染正常健康人,導致急性腹瀉等疾病[9]。
綜上所述,有關部門應根據惠州市惠陽區食品加工從業人員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檢出主要人群與季節調整衛生安全監管重點,嚴格篩查食品從業人員腸道致病菌,保證公眾食品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