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張東營
聽力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出生缺陷,不但對患兒的語言功能發育有影響,甚至可能影響智力發育[1]。聽力篩查能夠在新生兒出生早期篩查聽力障礙的新生兒,但是在篩查過程中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誤診、漏診的現象,需要反復篩查提高檢查的有效性,也能夠讓聽力障礙新生兒盡早得到治療。因此,文章主要針對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00例新生兒中有男孩104例,女孩96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醫院新生兒科接收的新生兒;②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夠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早產、高膽紅素血癥、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宮內呼吸窘迫的新生兒。兩組新生兒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新生兒篩查相關指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采取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檢查器材:先準備好篩查所需的儀器和設備,例如測試儀、氧氣、吸引器等設備。檢查前后觀察探頭的干凈程度,避免由于探頭堵塞引起的漏診、誤診。測試前需要根據新生兒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耳塞,耳塞規格不合適可影響篩查的準確性。耳塞要秉持著一人一塞的原則。②健康教育:檢查之前需要為家長介紹相應的知識,同時做好心理干預,并強調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家長對于篩查的重視與配合,盡早發現聽力障礙患兒。③環境護理:關閉門窗,保持篩查室內的安靜,同時將周圍發音物品關閉,從而減小環境噪音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④核對信息:檢查之前需要核對新生兒的相關信息,包括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日齡等。篩查最好在新生兒出生三天后,早產兒最好在出生7天后進行篩查。⑤體位準備:通常采用側臥位,將耳朵朝上,輕輕將耳廓向后牽拉,并選擇合適規格的耳塞,將探頭輕輕放入耳道,然后再檢查另一邊,檢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的面色以及呼吸情況。⑥篩查護理:新生兒出生之后耳道可能殘留胎質、羊水,導致對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影響了聽力篩查的準確性[2]。因此觀察新生兒外耳道是否有大量分泌物,同時使用無菌棉簽沾少許酒精將分泌物清除,然后將探頭輕輕放入耳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初篩率、通過率、復篩率等指標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聽力障礙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缺陷之一,并且患兒會由于缺乏語言刺激,無法學習語言,影響了患兒的身心發育,嚴重者可能成為聾啞人,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3]。聽力篩查能夠早期發現聽力缺陷的新生兒,從而為患兒提供早期治療。但是在聽力篩查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結果的準確率下降,因此需要進行反復篩查。舒適護理是一種以提高患兒的舒適度、家長對聽力篩查的認知為主要目的,能夠提高家長的配合度,同時減少新生兒在檢查過程中出現哭鬧的問題。通過科學的健康教育,讓家長了解一旦出現先天聽力障礙而錯過最佳康復時期,可能對新生兒未來的發展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從而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和檢查措施。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在初篩率、通過率、復篩率等指標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舒適護理在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提高篩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