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惠濟區人民醫院(450000)楚惠寧
反流性食管炎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科疾病,若不及時采取醫療處理,很可能會引發消化道潰瘍、出血等并發癥。循證護理需要遵循醫學思想,又需要具備可信的研究結果作為證據,因此又稱為實證護理[1]。本文將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主體,隨機抽取其中的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5例給予循證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主體,隨機抽取其中的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A、B兩組,每組各45例。其中A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0.34±1.47)歲;B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1~60歲,平均年齡(45.17±0.6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明顯不差異,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給予A組患者采取一般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叮囑患者按醫囑服藥、合理飲食、合理作息等。給予B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如下:①確定臨床癥狀。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檢查,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臨床會表現出,胃部灼熱、反酸、胸痛和吞咽困難的癥狀,以上癥狀并非同時表現出來,護理人員需耐心觀察,延長觀察時間,詳細記錄患者出現的問題。②制定護理計劃。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現出來的相關癥狀以及護理人員記錄的數據作為依據,仔細查找相關文獻數據庫并做相關記錄,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病人的病情特點,結合找到的相關文獻資料,制定適合患者的最佳護理方案,此方案一定要既科學又實用。③心理護理。患有此病的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的心理較脆弱,若自身的身體素質又較差,例如患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系統疾病等,則會使患者表現出低落、焦慮的狀態,喪失治療的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地與其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幫助患者正視疾病,重建信心,消除緊張等負面情緒,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而且要多為患者講解成功案例,傳播正確的醫療知識,傾聽患者的問題,耐心地為患者解答疑惑,使患者能夠放下心理負擔,積極地配合后期治療。④體位護理。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若餐后呈仰臥位躺在床上,很可能會使胃內的酸性或者具有苦味的容物反流到口腔內,增加了患者的不適感。因此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餐后最好直立半小時,或者呈半臥位在床上休息,軀干和下肢要大于90度,切忌仰臥位,半臥位躺在床上時一定要將床頭抬高25~30cm。⑤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及家屬,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睡前3~4個小時內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不要使胃呈現膨脹感。飲食要清淡為主,切忌高脂肪的食物。同時也應避免食用高熱量和油炸食物,多食用高蛋白物質,例如:瘦肉、雞蛋、牛肉等,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存在吞咽困難,則應盡量使用流食,待患者有好轉后再逐步進食半流食,最后再正常飲食。而且患者進食后盡量慢走或者端坐,時間保持在30分鐘以上,以便促進消化,使胃內容物盡快排空,切忌低頭、彎腰等動作。⑥口腔護理。因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會經常的出現食物反流,而當食物流入口腔后,勢必會造成口腔內的細菌滋生,引發口腔感染,因此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非常必要。首先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每日早晚必須刷牙,刷牙時間為3分鐘以上,以保證牙齒清潔。對于無法自理的患者,應告知家屬給予適時幫助,可以選擇適合的口腔護理溶液,或者簡單幫助患者刷牙。⑦藥物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家屬介紹清楚如何服藥,叮囑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不能隨意加減藥物用量,否則會影響藥效,進而影響患者的后期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醫院內會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維度包括患者對治療后的有效率以及滿意率兩個方面。治療有效率主要包括: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維度,分數為百分制,顯效為分數大于90分,有效為分數在60~90分,無效為分數小于60分,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護理滿意率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方面,分數也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為分數大于80分,滿意為分數在60~80分,不滿意為分數小于60分,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對比治療效果,B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8%明顯高于A組患者82.2%,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x2=6.0494,P=0.0139)。詳見附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B組護理滿意率97.8%明顯高于A組的84.4%,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x2=4.9340,P=0.0263),詳見附表2。

附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例數(%)]

附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例數(%)]
反流性食管炎在臨床上很常見,患者發病后多會出現上腹疼痛、惡心等癥狀,從前醫院內對于患者的護理方式多為常規的簡單護理,只能幫助患者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3][4]。而循證護理干預是遵循醫學思想,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口腔護理、藥物護理等多種護理方法,使護理人員對患者得到了更近層次的了解,進而使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翻閱文獻找出針對每個患者都適合的護理方案[5][6]。
本文主要針對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進行研究,針對其中的45例給予循證護理服務進行干預治療,結果顯示,對比治療效果,B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8%明顯高于A組患者82.2%,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護理滿意率97.8%明顯高于A組84.4%,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干預進行治療,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切實貫徹醫院“以人為本”的宗旨,使患者對醫院的服務更加滿意,而且也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臨床效果顯著,奠定了廣泛推廣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