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451150)王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低年資護士出現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回顧分析,共計52例。涉及不良事件的護士年齡均在30歲以下,工齡均小于3年。
1.2 方法 對52例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回顧。患者的損傷結局主要分為七級:若事件發生前被制止,則為0級;若事件已發生,但是未對患者造成實質損傷,則為Ⅰ級;若事件已發生,對患者造成輕微損傷,經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沒有明顯變化,對患者采取臨床觀察措施,并針對性處理,則為Ⅱ級;若患者受到中度損傷,生命體征也因此有所變化,需要進一步開展臨床觀察工作,并采取針對性處理,則為Ⅲ級;若患者受到重度傷害,生命體征存在顯著變化,需要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并提高護理級別,則為Ⅳ級;若患者出現功能永久性喪失的癥狀,則為Ⅴ級;若患者死亡,則為Ⅵ級。
2.1 不良事件的主要類型 經過統計,此次52例不良事件中,共有25例與藥物相關,比例為48.08%;有14例為跌倒事件,比例為26.93%;有3例為燙傷事件,比例為5.77%;有4例為管路意外,比例為7.69%;有4例與標本采集相關,比例為7.69%;剩余2例為其他事件,比例為3.85%。
2.2 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 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護理人員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和設備因素。其中護理人員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核查信息不嚴格、與患者溝通不及時不暢通、存在違規操作、醫囑錯誤等。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占比為92.31%,共計48例;患者因素占比為5.77%,共計3例;設備因素占比為1.92%,共計1例。
2.3 不良事件的發生特點 不良事件中占比最高的三項事件為藥物因素、跌倒、管路意外,共占82.69%。根據患者的損傷程度進行分級,其中0~Ⅰ級為無傷害組,Ⅱ~Ⅵ級為有傷害組,其發生特點如附表所示。

附表 不良事件發生特點統計[n(%)]
3.1 白天是藥物事件發生的高峰期,主要原因是由于核心制度執行不嚴格。導致給藥錯誤的主要原因包括信息核對不嚴格和操作違規現象,共計33例,占比63.46%,院內白天患者來往較多,護理工作量較為繁重,而低年資護士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意識,謹慎度不夠,部分護士專業知識不充分,因此易出現給藥錯誤[1]。當護士在獨自值班或者工作量特別巨大時,由于需要盡快完成護理任務,因此在核查信息階段存在馬虎現象。
3.2 跌倒事件與管路事件易對患者形成傷害。跌倒事件原因主要有:患者服用過鎮靜藥物、患者起夜次數較多、患者治療過程中敏感性有所下降等。管路事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有:管路固定不妥善、對患者的約束不到位、患者的記憶力下降等,從而使患者出現不自主拔管的情況。
3.3 內科片區和外科片區是不良事件的高發區。內科片區和外科片區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較高,占比為73.08%,其中內科片區中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跌倒事件,而外科片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藥物事件。由于院內的護理工作較為繁忙,并且患者大多為年老體弱的危重患者,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對護理的專業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需要護士具有熟練的護理技巧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低年資護士實際工作能力達不到科室護理所需要的高水準。
3.4 加強對低年資護士的教育培訓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的重要措施。低年資護士出現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具備充分的風險防范意識,無法準確識別安全隱患,發生時間時應急處理的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強低年資護士的教育培訓,尤其是安全護理方面[2]。將不良事件作為案例進行教育,讓低年資護士分析導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應對措施。可以邀請專家等開展講座,將藥學相關的知識、注意點進行講解,并及時對藥物信息進行更新,對臨床用藥的注意事項進行強調,尤其是高危藥品的使用需要慎重。
綜上所述,低年資護士作為護理人才的重要儲備力量,通過有效的方式提高其護理能力和應急措施,增加其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患者護理安全的提升,從而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鞏固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