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455000)趙田萌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0~71歲,平均年齡(56.72±6.84)歲。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7.63±7.25)歲。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予以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具體如下:①基礎護理。因患者長期臥床,意識微弱,且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皮膚清潔工作,給患者使用氣墊床或高密度海綿墊,防止出現壓瘡;②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做好血型鑒定,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保證能及時得到輸液與藥物治療,為患者爭取最佳搶救時間;③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神志、瞳孔等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時刻做好搶救準備;④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便于口腔分泌物向外引流,避免因分泌物吸入呼吸道而導致患者窒息,對于昏迷時間長、有大量出血現象的患者,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來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⑤口腔護理。做好口腔護理工作,每天2~3次;⑥眼部手部護理。每天用鹽水擦洗患者眼睛或用濕紗布遮蓋,定期修剪患者指甲,以防被自身抓傷;⑦飲食護理。對于處在昏迷狀態不能進食的患者,予以鼻飼飲食;每天通過胃管給予患者6~8次≥200ml的營養素;⑧安全護理。應激反應強烈者可用約束帶或床擋保護,避免墜床摔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血清生化指標,包括: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以及血蛋白;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生化指標 術后觀察組的血清生化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腸胃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與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附表1 術后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g/L)

附表1 術后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g/L)
組別 血清總蛋白 血紅蛋白 血蛋白對照組(n=50) 54.26±3.67 125.58±7.64 35.71±3.28觀察組(n=50) 57.41±3.69 128.99±7.67 38.57±3.92 t 4.280 2.227 3.957 P <0.05 <0.05 <0.05
附表2 腸胃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附表2 腸胃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 腸鳴恢復時間(h) 排便時間(d)對照組(n=50) 14.65±3.59 3.86±1.13觀察組(n=50) 11.27±3.16 2.75±0.69 t 4.997 5.928 P<0.05 <0.05
對腦出血患者使用傳統手術治療容易使血腫附近的腦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術后患者意識恢復困難,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大。微創術能夠降低手術對深部腦組織的損傷程度,目前已得到臨床廣泛使用。而術后康復是影響療效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有必要對腦出血微創術后的患者給予更加周到的護理干預。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主張以人為本,治療前先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全面評估患者病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術中采用最優化的麻醉方法,術后積極采取鎮痛措施,給患者全面、優質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法比傳統的護理模式效果顯著??焖倏祻屯饪圃谛g中術后對輸液都進行加溫處理,可以減輕輸液對人體內環境的刺激,胃腸功能所受的影響也就相對減小[1]。術后做好防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再加上與針灸、按摩相結合能促進生理激素的釋放,從而有效改善胃腸功能。此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患者清醒后拔除胃管、縮短鼻飼與經口進食時間,盡早拔除尿管的處理方式也可避免肺部與泌尿系統感染,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2]。
總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在腦出血患者微創術治療期,可優化各項血清生化指標,減少對患者腸胃功能的影響和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