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462000)朱曉霞
新生兒黃疸是指因血清膽紅素增高引起的皮膚黏膜、鞏膜及全身其他組織黃染的現象,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癥狀,多發病于早產兒,在生后1周內新生兒更多見[1]。引起新生兒黃疸的病因比較多而且復雜,包括頭顱血腫、窒息、藥物、新生兒溶血病、感染、母乳性黃疸等。特別是一些新生兒由于過多的紅細胞、胃腸道、肝臟功能不成熟,從而出現新生兒黃疸[2]。同時在現代醫療環境下,現代護理理念正在發生轉變,“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也成為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內容,其要求個體需要都得到滿足時的自我滿意感覺,從而滿足患者的基本護理要求[3]。本文具體探討了舒適性綜合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回顧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選擇在我院診治的新生兒黃疸300例,納入標準:家長知情同意;Apgar評分>8分;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出生1h內體重為2.00~3.50kg;于生后24h內收治入院;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母孕期有特殊用藥史;先天性膽道閉鎖;遺傳代謝性疾病。其中男160例,女140例;出生體質量(3015.65±152.52)g;日齡2~28d,平均日齡為(14.02±2.19)d;足月兒220例,早產兒60例,過產兒20例;順產120例,剖宮產180例。所有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0例,兩組患兒分娩方式、分娩時間、日齡等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都給予藍光治療,每天光照8~12h,休息12~16h。光療室溫度在24℃~26℃,濕度為55%~65%。藍光照射過程中4h測1次體溫,定時喂奶,定時翻身,療程72 h。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對患兒及患兒家屬進行常規的護理及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性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舒適性綜合護理小組,建立護理制度與流程,征求新生兒家屬對其黃疸新生兒在住院期間的意見和建議,規范人性化護理操作。②積極輔助進行腹部按摩,保持舒適體位,用石蠟油潤滑小兒腹部,四指并攏以肚臍為中心,動作輕柔,速度適中,順時針方向按摩60次,2次/d。提供促進親子關系建立的途徑,鼓勵父母參與新生兒的護理活動,鼓勵親密行為的表達,包括擁抱、面對面注視、觸摸、親吻。③與治療的新生兒進行撫觸,并輕聲與其說話交流,使其達到心理上的滿足,產生如在母親懷中的安全感。根據少量多次、按需喂奶的原則進行喂養,每次喂奶以新生兒自覺飽感為宜。治療觀察14d。
1.3 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治愈+有效)/本組例數×100.0%=總有效率。治愈:皮膚、鞏膜黃染消退,血清總膽紅素恢復正常;有效:皮膚、鞏膜黃染有所減輕,血清總膽紅素處于相對安全水平;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甚或惡化[2]。在治療前后采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血清膽紅素的檢測。護理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在治療后進行基礎護理、護士態度、專科護理、衛生狀況進行評分,每項目總分為15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率表示,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與卡方分析,檢驗值為α=0.05。
2.1 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和85.3%,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1。兩組在治療期間都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2.2 血清膽紅素含量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血清膽紅素含量都呈現下降趨勢(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膽紅素含量也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2.3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家屬對于護理的質量評分為(56.44±4.09)分和(48.29±5.14)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附表1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n)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含量對比(μmol/L,±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含量對比(μmol/L,±s)
組別 例數(n) 治療前 治療后 P觀察組 40 338.53±22.93 98.21±16.04 <0.05對照組 40 335.62±28.24 145.26±26.28 <0.05 P>0.05 <0.05
3.1 新生兒黃疸發病情況 新生兒黃疸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一組疾病,主要表現為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可導致機體處的皮膚、黏膜、鞏膜和組織黃染現象,也會導致機體內多種器官受到影響。特別是新生兒黃疸容易復發與持續,可影響新生兒的智力、體格發育[4]。引起新生兒黃疸的病因比較多,患兒腸道缺乏細菌,腸-肝循環的重吸收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并且由于很多父母對新生兒黃疸癥缺乏了解,很難關注疾病本身,為此對治療與護理的要求比較高。
3.2 舒適性綜合護理對治療的影響 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安全和經濟的手段,通過轉變膽紅素產生異構體,使膽紅素從脂溶性轉變為水溶性,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但是持續效果一直不太好,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舒適是患者身心健康與感覺滿意,也是患者希望通過護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主要表現為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的主觀感覺。舒適性綜合護理是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充分考慮到新生兒照射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以護理安全為目標的科學的護理流程,制定優質的護理流程予以防范。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和85.3%,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治療期間都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血清膽紅素含量都呈現下降趨勢(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膽紅素含量也低于對照組(P<0.05)。特別是綜合性護理中的撫觸可興奮脊髓和刺激皮膚神經,減少腸內膽紅素吸收,促進進食和排便。
3.3 舒適性綜合護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 舒適性綜合護理是在制度下、人性化、規范化、新型護理理念指導下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溫柔的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父母的手默默地傳遞到新生兒的身心,有利于新生兒的智力與健康發育。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家屬對于護理的質量評分為(56.44±4.09)分和(48.29±5.14)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在于舒適性綜合護理可使新生兒從各方面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與照顧,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獲得了滿足感和安全感。
總之,舒適性綜合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