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鳳
【摘要】簡要概括上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發展過程,從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四方面系統分析了上海市農場內農田建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措施。以水利措施為重點,配合農業、林業、科技等措施,采用多項技術措施結合配套,集中連片,充分發揮規模效益。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海市農場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下達后,上海市政府積極貫徹并落實中央文件,自此,上海市啟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新篇章;2013年3月,頒布新規劃中指出上海市需于2020年前完成50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2015年12月,中央一號文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穩步推進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建設標準,充實內容,完善設施,并將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
上海市按照中央要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推進居于全國領先的高標準農業設施、高標準農業組織和高標準農業科技建設,規劃上海建設任務為31萬畝,其中上海市農場管理局建設任務為18.11萬畝。
上海市農場管理局積極響應國家及上海市發展規劃,抓住機遇在各大農場積極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推進農場可持續發展,打造殷實農場。
農場作為上海市的米袋子,用配套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現代農業,達成全覆蓋的田、渠、泵站、涵、閘、槽、曬場等設施齊全的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同時高標準建設積極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形成集農業、水利、林業、科技等措施于一體的規模化糧食生產基地,提升農場農田基礎設施的配套水平、標準化水平和功能水平,顯著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
1、上海市農場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上世紀末及二十一世紀初,部分農田已經設施良田的建設,運行年份已久,現存在不同程度損壞,且尚有部分地塊未得到整治。
(1)水利設施
現狀農業生產區泵站流量小,運行時間長,機械老化;渠道存在不同程度破損及漏水,水利用系數偏低,影響灌水周期。
渠系配套的建筑物,如農渠的進退水涵、過路涵大多為磚砌結構,建設標準低,規模偏小,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和沉降。
三夏期間水稻田灌水時,渠道易漏水至在田麥油作物,增加收割難度,不利于提高勞動效率,延緩農忙進度。
(2)農業設施
現狀道路系統雖已形成,但大多為土路或碎石路, 影響農機的正常運行,尤其雨后道路泥濘,加重農機的耗損。
生產區缺少貯糧的良種倉庫及晾曬場地,同時農場整體的良種處理能力不足,急需擴大種子加工配套設施的比例,來滿足良種處理的需求。
(3)林業設施
缺少成體系的農田內部防風林,從而降低了農田的防風減害能力,無法調節農田小氣候。
(4)科技設施
項目區的農業生產還是采用的傳統耕作模式,與如今的高科技生產和管理的結合不夠。
2、上海市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措施
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考慮,擇優開發,堅持“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先易后難”的原則。實行大農業發展戰略,做到農林全面發展,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治水改土為中心,以水利措施為重點,配合農業措施、林業措施、科技措施。通過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有力地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改進農業生產方式,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保障糧食的安全供應。
(1)水利建設措施
改造并優化灌溉輸水系統,增設水肥管網及自動化控制,完善配套渠道進水口、進退水涵、過路涵、退水涵渠系建筑物,灌溉制度節水高效,灌溉形式因地制宜,提高灌溉排澇標準,提升農場綜合生產能力。
(2)農業建設措施
田塊集中連片,以有林道路或渠道為基準形成格田,實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間道路分級布設,滿足機械化作業發展需要;配套粗加工場地及良種倉庫。
(3)林業建設措施
完善農田防風林的內部體系,多林種、多樹種合理配植,網帶片點有機結合,形成可持續生態型林業產業。
(4)科技措施
加強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運用農作物生產管理物聯網系統管理技術,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型農業優勢產業,并帶動有關產業的發展。
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對農場內科技人員進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對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3、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效益
(1)經濟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土渠改建為防滲渠道,從而減少渠道占地面積,節約灌溉用水量,同時增加了耕地面積。農田的灌排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灌排通暢,高產穩產,旱澇保收,減少后期渠道疏浚管理費用,提高抗災害能力。高標準農田水稻平均每畝可增產30kg,小麥平均每畝可增產28kg。
(2)社會效益
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種植業,并形成有機的生物鏈和產業鏈,通過對優質品種的示范推廣,對周邊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極強的輻射及帶動作用。
農場林業資源得以優化,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同時,可廣泛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高標準建設和森林保護,給當地農民帶來一定的勞動收入;增加農場生態型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地培植森林景觀,推動農場林業的發展;能探索出林業生態建設示范項目建設經驗。
(3)生態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可有效抑制地下水位上升,減輕項目區土壤次生鹽漬化,提高土壤的保肥力,促進農業生產向良性發展。
項目建設后農田需水量減少,節余的水量可用于當地生態建設,為農作物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可減少地表水的引用量,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建設防護林,更新林地面積,林分結構日趨合理,林分生產力明顯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減少農田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規劃(2013~2020年)》(滬財農【2014】59號);
[2]《上海市農場管理局2014~2020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