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榮
【摘要】高效節水灌溉對農田水利工程順利開展意義非凡,農田水利工程又是快速提高農村經濟的保障,因此,要將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高度重視起來,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優化,把節水灌溉工程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
1、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我國的水資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那么如何能夠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高效地利用各種水資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研究問題。積極地發展農田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水資源的應用效率。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大力建設農田節水灌溉設施,結合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灌溉方案,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針對性灌溉,滿足不同農作物的生長需求,也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
2、工程概況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阜蒙縣”)地處遼寧省的西北部,與省會沈陽的直線距離142.5km,地理位置為:東經121°01′~122°26′,北緯41°41′~42°34′。東與彰武縣相連,西與北票市接壤,南與黑山、北寧、義縣(市)毗鄰,北同內蒙古奈曼、庫倫二旗交界。全縣總面積6245.1km2,東西最長距離114.1km,南北最寬距離83.2km。
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現狀:
阜蒙縣是農業大縣,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影響,屬于半干旱“三性缺水(即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地區。水資源的貧乏,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建設節水型社會,尤其是建設節水農業,已是必然趨勢。我縣于1998年開始實施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到現在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節水灌溉技術由渠道防滲、管灌技術逐漸發展為噴、微灌等多種節水技術。根據2016年的統計調查結果,全縣現有有效灌溉面積60.5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7.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為21.4萬畝,占灌溉面積的35%。其中管灌12.96萬畝,噴灌2.98萬畝,微灌4.32萬畝,渠道防滲1.14萬畝。這些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每年可增產糧食0.42億公斤,同時也促進我縣農業種植結構高調整的步伐。但從全縣來看,工程建設發展很不平衡,全縣352萬畝耕地面積中,節水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6.1%,并且集中在阜新市周邊的王府、東梁、沙拉、阜新鎮等四個鄉鎮,西北部和東北部干旱地區發展慢、發展少。灌溉作物以果樹、烤煙、棚菜、花生等經濟作物為主,灌溉形式以管灌、噴灌、微噴用滴灌工程為主。
3、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
3.1、總體思路
調整用水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因地制宜建設節水灌溉工程,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阜蒙縣屬于資源性貧水地區,不搞節水灌溉不行,走大水漫灌的老路,根本無法解決水的供需之間的尖銳矛盾。所以必須堅持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的水利發展原則,統籌安排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提高節約和保護意識。堅持科學治水,依靠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來推進水利事業向前發展,堅持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改善生產條件,向建設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的目標前進。
3.2、灌溉技術的學習、應用與創新
在農業部門及水利部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要以水利工程灌溉節水技術的學習、應用、創新為重點。加快引進高效節水技術,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以及灌溉效率。傳統的節水技術有灌溉用水資源優化調配技術、農藝與生物節水技術等。在對這些技術應用的同時,也要進行不斷的摸索,尋找更加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的節水灌溉技術。新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包括以生物進行灌溉調控,通過分析農作物生理,進行虧水生長鍛煉,以使其適應給水量降低時的生長環境。通過圖像信息、地理信息等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遠程監控與分析,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灌溉技術。通過高科技電子智能化技術,用機器及數據對農田進行全自動化的監控與灌溉。
3.3、強化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過程就是水資源使用的過程,用最少的水量達到最好的灌溉效果是減少水資源浪費的關鍵。為了使得水資源配置能夠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水平,在灌溉工作中,加強對水資源的配置的優化是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的重要措施。最終在保證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節約水資源。
3.4、規劃實施保障
在工程建設中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集資投勞,開展工程建設。形成以農民投勞為基礎的,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不斷增加財政投入,積極爭取國家補助資金的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在工程質量上要高標準,嚴要求,建設項目實行法人責任終身制,大型工程實行招投標制,形成項目單位負責,設計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監督人員隨時對工程實行質量監督檢查,發現工程質量不合格的堅決取締,返工重建,直至合格為止。為了保證工程整體效益和質量的提高,對機泵等提水設備實行統一采購,防止產品質量低劣的設備進入工程。
3.5、提高創新能力,做好人才培養
加強農業人才的應用與培養。我國對水利工程技術的應用與研究還有發展空間,未來還有許許多多的新型技術可排灌方法,等待我們去探索。以節約水資源、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為前提,促進科技與農業發展,加快人才培養,提升對水利技術的探索與應用,提高排灌技術與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的增產增收,保障我國農業強國的地位。
總之,高效節水灌溉措施可以對農田水利工程和設施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農田水利工程中推廣和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需要重點加強研究。
參考文獻:
[1]余尚劍.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推廣分析[J].江西農業,2016(11):84.
[2]黃永福.淺論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思路及運行管理[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