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
【摘要】回顧過往的河道治理工程,普遍都存在考慮不充分的問題,打破了河道原有的生態平衡,對于整個河道的物種都產生了潛在的威脅。本文在研究河道治理的基礎上,注重對河道治理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就如何進一步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提出較為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并對河道治理的生態型工作治理提出一定的建設性意見,有助于恢復河流的生態平衡?!娟P鍵詞】河道整治;河流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對水資源的利用保護認識不足,導致河道破壞嚴重。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度加深,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突飛猛進,河道治理、河道疏通等工程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領導干部對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河道治理相關專業知識不豐富。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尋求更為實用的河道治理材料,這些舉措對于構建自然生態與人類之間的和諧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河流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的影響研究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一定滿足以下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環境,指的是支持物種存活的非生物環境;其次是生物,主要有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河流生態系統也是如此,應當擁有同樣的構成架構。河流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體現在河流形態多樣化、生境多樣化以及物種的多樣化方面。人們為多種目的建立起來的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邊界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分別為護岸護灘工程以及河道形態整治工程,其具體影響如下所述:河道的生態平衡必須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環境,這個環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環境而是指支持物種生存所需要的無機環境;第二是生物鏈的完整性,主要包括能力供應者、能量消耗者以及能量的分解者。完整的河流生態系統也應該體現在河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河流物種生態的多樣性。目前,人為活動已經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河流的生態平衡,所以必須進行必要的河道治理。就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陸地生態系統和河道生態系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屬于非常經典的水路生態系統。流域內的能量傳遞和物質交換不斷發生,而河床作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的邊界,周圍棲息著淺水魚類、兩棲類、、鳥類以及浮游生物,能量來源則是依靠水生植被的光合作用。因此,在研究河流生態系統之前應該先研究比較簡單的河床生態系統。此外,河床由于河水漲勢的關系存在一定的動態變化,所以也方便研究取樣。在汛期到來之時,河床有承擔著保護河道的作用,為淺水魚、兩棲類動物提供足夠的能量,而水生植物的種子傳播提供了一定的途徑。二、保護河流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探析(1)進行科學合理的河道整治和工程規劃。只有在全面掌握了河流系統內在規律、河床演變趨勢、河流環境特征等的前提下,才有助于更加科學、有效的規劃和設計河道整治工程。相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對河道的治理也就是對河道自然演進的干擾,并且應當是合理的。河道的不合理治理尤其是完全渠化,是不正確、不可取的。所以,需要給河流一定的自由度,擴展河流的發展空間,并且在河道治理的規劃階段,整體的布局應當綜合考慮河流的自然形態及演變趨勢,更好地滿足河勢構建,尤其是重視對河流的宏觀管理。在部分河段不僅應考慮到實際的治理需要,也應當注意防范對航道平面形態及斷面特點的不合理變動,借助點線面的相互呼應,對河道邊界進行局部整改,最終構建起對河流干涉程度最低的整治機制;與此同時,在生境敏感地帶,應尤其注重對整治工程地點、規模及選材等方面的問題。(2)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在秉持生態和諧觀的前提下開展河道治理作業,有助于推進河道整治進程、保護生態環境。舉個例子,某地區河流相鄰城市河段原有工程是單純的防洪堤,控導機制不夠健全、標準不高,灘槽淤積變小,灘地周圍全都變為了沙荒地,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根據研究資料表明,這一地區生態系統再恢復能力不好,生態彈性指數只有39。這一指數表示河道的自凈能力相當薄弱,并不能夠適應人類活動對河道產生的影響?,F階段,在選取防洪治理和生態環境整治融合的手段進行堤防治理工程建設,選取透水性更強的生態型護坡材料,同時積極改善灘地條件,大力修葺不妨礙泄洪的綠道,這些均為河道治理帶來了有益借鑒。(3)大力運用生態型河道治理工程材料。在河道整治過程當中,原有的工程材料常常是危害河流生態環境的最根本因素,所選取的混凝土、漿砌石塊等材質導致了嚴重的河道渠化,并且妨礙了水土交換,進一步造成了河流自凈化能力的下降,最終引起了生態失衡。此外,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選取的剛性、半剛性架構由于無法滿足地基的非均勻沉降、整體性缺失等特性,從而引發了結構紊亂、工程事故頻發。在此前提下,我們應當選取生態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比如說生態護坡,對河流和周圍的生態系統的恢復及維持將會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三、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河道治理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對應的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良好的河道生態環境系統需要健康河道生境以及多樣性生物種群的支撐,傳統的河道整治方案與工程材料忽視對河道生態環境系統的維護,從而造成生態環境系統發生退化。因此,有必要在充分探析河道生態環境系統與河道演變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生態環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實施的對策,在給予河道適宜演變自由度的前提下,充分采用生態環境友好型工程材料,從而適度開展河道整治工程。為減少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境產生的不良影響,提出了合理科學規劃治理工程、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河道工程、選取生態型河道治理工程材料等一系列措施,旨在為今后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參考文獻:[1]張智涌,雙學珍等;《基于熵組合權重和灰色聚類模型的河道整治工程社會影響評價》[M];《水利水電技術》;2017年第48卷第11期[2]苑可菲;《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設計研究——以天津市東麗區河道整治為例》[C];天津大學;2015[3]王衛紅,李勇,許志輝,王萬戰等;《大型水庫調控對游蕩性河道整治工程適應性的影響》[M];《泥沙研》;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