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要】 經濟工作是黃河治理開發和管理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聊城河務局黨組高度重視黃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經濟工作實現了長足發展,有效彌補了事業經費不足,穩定了職工隊伍,有力支撐了治黃事業發展。【關鍵詞】經濟工作;發展戰略 一、聊城黃河經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1、國家有關改革政策對事業單位經營活動提出了新要求。《水利部關于加強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督管理的意見》指出,事業單位在對現有企業明確定位的基礎上,與所投資企業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產權關系,加強和規范對所投資企業的監管,建立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事企分開、績效提升”為工作目標,不斷完善事業單位監管企業的工作機制。國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對聊城黃河事業單位開展經營活動和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經濟發展新常態為黃河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為做好治黃工作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為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依托。山東省打造“兩圈四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聊城市大交通發展戰略等,拓寬了加快經濟發展的空間。3、推動經濟持續及健康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緊迫。綜合分析國家政策和改革發展趨勢,黃河系統政、事、企并存的格局將長期存在,經濟工作已成為治黃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前,經營隊伍需要生存和發展,事業隊伍需要彌補經費缺口、事業單位積累不足,企業抗風險能力差競爭力小等問題仍然存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推動全局經濟健康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而緊迫。二、今后一段時期黃河經濟發展方向(一)大力做好水的文章,進一步加大資源開發力度黃河是山東省唯一的客水水源,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黃河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供水產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機遇。實現供水產業較快發展,必須嚴格供水調度管理,創新供水發展模式,延長供水產業鏈,全面提高黃河水資源利用效益。要強化供水監督,嚴肅供水紀律,加強過程嚴控和違規嚴懲,采取定期巡檢和不定期飛檢相結合、現場監督檢查與監測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非農業水庫、景觀用水的檢查頻次,努力解決無證取水、農水工用、跑冒滴漏等問題。要積極發展商業供水,全面掌握沿黃地區工業、城市用水規劃,及時跟蹤地方水資源開發動態,全面參與地方水庫建設。(二)規范激勵兩手抓,做強做優施工企業1、加快企業整合重組。按照“穩步實施、積極推進”的原則,通過市場化運作,采取“減、并、撤、轉、脫”等措施,進行企業清理整合和改制,引導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收縮戰線”,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實施依法規范管理。要加強施工企業投標與資質管理,建立和完善項目風險評價機制,做好項目可行性分析,制定控制工程項目風險計劃,降低施工項目風險。完善施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加強施工項目內部控制和監督。要切實履行事業單位對企業的監管責任,規范施工企業駐外機構和項目部管理,規范企業合作隊伍管理,加大對施工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重大施工項目安排、大額資金運作等事項的動態監管,建立重大經濟事項報告、備案、督查、審計及責任追究制度,確保重大事項的全面受控和有效執行。(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行業優勢,進一步挖掘河道利用產業潛力1、積極發展跨河交通業。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跨河交通必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一定要利用好自身區位和政策優勢,持之以恒地抓好浮橋、大橋項目的建設與管理。一是全力推進聊泰黃河公路大橋項目。統籌做好各項籌備工作,積極爭取聊城、泰安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力爭盡快開工建設。二是加強現有浮橋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三是拓展投融資渠道,提高跨河交通項目資金保障能力,以合作共贏的理念吸引多方參與項目投融資,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2、提高淤背工程土地及閑置土地利用效益。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建立更為靈活的土地管理制度。一是要科學編制土地開發規劃,結合防洪工程建設,靈活確定種植結構和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城區堤段淤區管理新模式,爭取發揮最大經濟效益。二是要科學制定林木更新計劃,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增加林木種植品種的多樣性。苗木基地推行苗林一體化種植模式,以培育大苗為目標,重點發展鄉土樹種和彩葉樹種。經濟林要發展適應淤背工程土地生長的樹種。三是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培訓。加強市場引導和產業指導,做好銷售和技術服務,實現苗木、果品等與市場高效對接。3、加強涉河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行業管理優勢,嚴格行政許可審批,加強跨河交通、穿堤管線、工程觀測、檢測等涉河項目的管理,提高工程損毀補償收入和工程觀測、檢測收入份額。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4、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保護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把景區規劃與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規劃、淤背工程土地資源開發規劃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景區道路、通信、供電、供水、環境等基礎設施,優化環境,打造黃河觀光旅游帶。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力爭將景區建設納入當地區域規劃,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及外資。要突出黃河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發展黃河文化旅游項目,提高黃河生態游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