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梅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木壘縣加強農協會推進高效節水工程規范化管理的做法與成效進行了分析探討,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協會;高效節水工程;規范化管理
一、木壘縣農民用水者協會運行管理基本情況
從2004年開始,我縣先后在11個鄉鎮場以村為單位共組建總農民用水者協會11個,下設43個分支機構,共有農戶1.3萬戶,負責全縣29萬畝水澆地的末級渠系管理維護任務和末級配水。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完善,我縣農民用水者協會已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二、農協會在灌區灌溉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
1、落實了田間工程管護責任。協會克服了村上及群眾只注重土地承包經營,忽視渠道管理的現象,加強了對渠道的管護、維修,改變了過去田間渠道管理不善的狀態,確保了渠道的暢通和安全運行。
2、理順了灌溉用水秩序,促進了節約用水。在灌溉高峰期,協會按照水管所的指導,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合理配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及效益。同時,協會在灌季,積極調解用水戶之間的用水矛盾,減少了配水的水事糾紛。
3、減輕了灌區群眾的負擔。協會是通過用水戶民主選舉產生的,是群眾自己的組織,灌區實行“三公開、四對口”的廉政措施,增加了水費收繳的透明度,杜絕了搭車收費現象,使灌區群眾用上放心水,繳上了明白錢。
4、完善了灌溉管理的監督體系。農民用水者協會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群眾性社團組織,這個性質決定了能夠且有能力監督水管所足量、適時配水,防止水管單位小水大配,延時配水等現象,維護了正常的供、配水秩序。
三、水費及末級渠系維護費收繳使用管理
為了保證協會資金開支合理、用到實處,在水管站的指導幫助下,各協會制定了《協會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所收取的費用由該鄉農經站統一管理。協會使用時由協會按使用項目作出計劃,經農協會召開會員大會“一事一議”通過,報水管站核實無誤后報鄉政府主管領導批準,從農經站拔出由協會主席簽字后使用。水管站、村委會負責監督協會資金使用情況,協會在每年年初及年末對協會資金的收取和支出進行公示,增加了協會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今年,每個農協會還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制定了本協會末級渠系維護費收繳和使用流程圖,擺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幫助用水戶進一步了解末級渠系維護費的收繳和使用情況。木壘縣協會收費及使用情況:
四、加強農協會管理,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健康發展
為保證高效節水工程建一處,發揮效益一處,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我縣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作用,讓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具體做法如下:
1、建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我縣根據灌區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建立了1萬畝以上自壓式滴灌實行水管單位+農民用水者協會管理+專管人員管理模式,1萬畝以下實行農民用水者協會+專管人員管理的高效節水管理模式。萬畝以上連片高效節水工程,水管單位參與工程前池、過濾器的管理,田間部分由農民用水者協會負責運行管理。
2、協會管理人員確定:協會管理人員由農協會民主推選,前池管理人員2人以上,過濾器管理人員2人以上,田間管理人員數按1000畝1人確定,人員報酬和工程歲修費用控制在15元/畝,但必須由農協會“一事一議”確定標準。
3、加強管理人員管理力度,各節水工程區實行管理承包責任制,將管理運行與獎金、工資相掛鉤,與管理人員聘用相掛鉤的辦法,確保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4、農協會負責高效節水工程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施肥,統一灌溉。
5、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維修管理費用的提取、使用和監管:根據“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在工程發生較大故障和清淤前池時,依據種植面積給每為種植戶分攤維修、清淤、搶修義務工,所需材料費用由農協會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所提維修費由當地農協會設專戶管理,建立健全并執行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到專款專用,年終對各項開支進行公示。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維護費監管單位為工程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經濟合作社和所在鄉鎮水管站所。
五、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成效
1、降低勞動強度,節約人工費用:常規灌灌溉地1000畝地需管理人員5人,而滴灌地1000畝地只需1人管理。常規灌人工費51.43元/畝,而滴灌人工費卻只有9.59元/畝,每畝地可節約人工費 41.84 元。
2、確定了高效節水工程管理主體,使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維護費和工程管理人員工資得到保障。不但是高效節水工程正常運行管理得到保證,同時可將我們水管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從具體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設和管理上來,確保骨干水利工程安全高效運行,更好的為廣大農牧民服務。
3、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后,用水戶的參與范圍進一步增大,參與程度進一步提高。協會管理職能有過去的灌區末級渠系維護和灌區配水增加到現在的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進一步激發了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
4、協會民主管理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灌區用水矛盾和水事糾紛得到及時解決,灌區用水秩序得到維護。農協會把水事糾紛處理上升到為民辦事、創造和諧生活環境的高度來認真對待,將灌區水事糾紛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特別是在高效節水工程管理過程中,在處理統一種植、施肥及偷水等問題過程中,農協會充分發揮“人和事”都熟悉的等優勢,理順各種關系,做通問題戶的思想工作,并且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一碗水”端平,掃清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的人為阻力和障礙。
5、管理人員責任明確,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水平相對較高,高效節水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后,水管單位和協會職責明確、責任到人,管理規范,保證了高效節水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保障了用水戶用水利益。
6、水務公開上發揮協會作用,繼續執行透明的公開監督機制。實行了“三公開、四對口”,給每個用水戶印發了供水證,上面詳細記錄了每輪的用水量、收費標準、水費收取情況,受到廣大用水戶的認可。
7、用水戶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有利于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通過農協會參與高效節水工程管理實施,使用水戶切實感受高效節水工程的優點,必將進一步增強用水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信心和勇氣,進一步提高用水戶的節水意識和科學用水意識。用水戶的參與意識、自主意識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