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晉江市被列入全國第五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分析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清有利及不利因素,進一步投入及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科技支撐力度,深化制度改革,從而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以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現代農村水利的重要內容之一,始終關注水土資源節約這一中心。2013年11月,晉江市被列入全國第五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在現有骨干水利工程體系范圍內,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但是,由于晉江市水利工程分布廣,呈點狀較多,且渠系配套沒有完善,資金投入遠不能滿足水利建設的需求,未能達到現代農業發展對灌溉的要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有待進一步投入與完善配套,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以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一、存在的問題
1.現有農田水利設施脆弱。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建于50-60年代,限于當時財力不足,存在重水源建設,輕灌區配套及配套標準偏低等問題。又由于歷史欠賬較多,農田水利灌排設施老化、水毀未能得到及時有效修復,灌溉設施不全,渠系淤積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低,灌溉得不到保障,灌溉面積不斷萎縮。
2.純農水利工程良性管護機制缺乏。灌溉水費征收難度加大。由于純農水利工程的管理單位主要依靠水費征收而維持運行,在國家對農民實施減負政策,取消農業稅及統籌提留等稅費后,不少農民產生了既然農業稅都減免了,水費也應減免的誤解,不履行繳費義務,隨意拖欠水費,有的甚至拒交水費。
3.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雖然各級政府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農村水利建設的投入,但遠遠不能滿足現有農村水利建設的需要,水利設施建設資金主要靠大量社會資金的融入,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設計到千家萬戶,如果鄉鎮級政府沒有統一協調組織,一家一戶難以實施。因此嚴重制約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社會資金參與投入。
二、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情況
1.實施情況
2013年以來,在以總體規劃,分批實施的原則,先后實施了福建省晉江市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方案(2013~2015年)、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3年度項目(龍湖、英林、磁灶)、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4年度項目(東石、永和)、晉江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5年度項目(深滬、安海、金井、內坑)。至2017年年底,全市已完成總投資4223.0429萬元,項目均已竣工驗收。
2.運行管理情況
鄉鎮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系統設備的運行管理,項目建設單位負責指導、監督、提供技術服務,保證工程正常運行。按照“誰受益、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做好規模經營場(戶)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設備的穩定,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規模經營場(戶)通過技術培訓并熟悉掌握系統設備操作,負責各自規模經營場內高效節水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維護和田間管網系統的日常運行、維修、更換和管護。按農時需要及時完成試水、試壓工作,確保全部系統設備處于完好灌溉狀態。
3.成效
晉江經過三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完成區內主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基本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達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
三、運行管理
1.推行產權制度改革,鼓勵用水戶參與管理
為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推行產權制度改革。新建農田水利工程都要明確工程產權,落實管理主體,制訂好工程管理、維修、水費計收、水資源保護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
進行農田水利制度改革,以增強經營管理活力為重點,結合當地規模經營場(戶)的型式,確定由各自場(戶)主參與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
2. 政策保障,探索工程管護長效機制
為進一步強化水利工程建后管護,充分發揮“受益戶共有制”改革和農民用水協會在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方面的特點和優勢,結合實際,從經費、制度和隊伍建設著手,大力推行保障措施,為建立工程管護長效機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管理規章制度上,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和完善管理職責內的各種觀測保護,運行操作,年檢歲修,水費征收,防汛調度等條例、規定、制度,圍繞工程安全、效益、綜合治理、水政執法、科學管理等任務,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
在財政保障機制上,各級財政應采取扶持政策,不斷增加投入,積極發揮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應調整合各部門支農資金,采用“民辦公助”方式,對規模經營場(戶)和村級集體等給予幫助。
在水價的行成機制上按照統一政策,重新核定成本水價,調整實際執行水價。使水價的形成機制、調價機制和管理機制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充分反映價值規律和市場供求關系,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在維修養護機制上,實行規模經營場(戶)運作,場(戶)主負責高效節水工程設備、設施的養護維修,既可精簡水管單位人員,節約維修養護經費,又可以提高維修質量,縮短工期,充分發揮工程的運行效益。
3、大力推廣新技術,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全系統職工隊伍的業務素質。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體制的改革,農田水利走“依法治水、改革活水、科技興水”的路線。
分期分批培訓職工隊伍,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全市每年定期舉辦培訓班,實現全體管理人員每年輪訓一次的計劃。
建立水利科技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促進科教興水。晉江市規劃成立水利科技技術推廣中心站,圍繞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開展科技咨詢和科普工作,推廣最新的農田水利科技成果,普及節能、節水灌溉新技術,組織落實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項目的設計施工,為建設現代化高效節水罐區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晉江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報告[R],2012.
[2]泉州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晉江市農田水利規劃[R],2013.
作者簡介:呂小妮(1986.12),女,漢族,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