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王榮
摘 要: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快速發展,觸角已經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時代來臨,網絡媒體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的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市場,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給傳統媒體領域帶來了生存的巨大壓力和變革動力。文章以傳統媒體在網絡時代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與其相對的機遇。
關鍵詞:網絡時代;傳統媒體;挑戰;機遇
電視媒體在我國原本俗稱官方媒體,傳統媒體的稱呼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近年來,由于網絡媒體的市場競爭,傳統媒體產生了一定的混亂,并出現沒落的態勢和對前景的迷惘。其實,網絡媒體發展的同時,也在為傳統媒體創造機遇。面對新形勢,傳統媒體只有更深層次地挖掘自身優勢,破冰前行,才有可能迎來曙光。
一、傳統媒體的危機
1.傳播載體層面
從傳播載體上來講,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科技、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網以及衛星等渠道傳輸到手機、電腦給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式。用戶使用傳統媒體不能感受到的功能,新媒體都能帶給他們。因此,在這點上,傳統媒體靠電視傳播,確實落后于新媒體。新媒體的誕生和發展改變了人們對于接受信息方式和思考習慣,所以,它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2.傳播速度和傳播內容層面
從傳播速度和傳播內容上來講,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較,具有時效性強、形式多元化、信息量大和互動性強等優勢。它可以不受任何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有移動數據和無線網絡的地方,用戶可以選擇和輸入任何想了解的新聞,并會在幾秒內就加載出來。而傳統媒體還需要人工去采集信息,經過初稿、畫面剪輯、制作等多道工序,最后才拿出成片,在時間上往往滯后。在生活快節奏的今天,人們更愿意選擇互聯網,隨時隨地的去獲取需要的信息。
3.受眾層面
從受眾來講,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年青人習慣從新媒體獲取資訊,一些作為傳統媒體忠實觀眾的老年人,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在發生變化,傳統媒體的受眾正在逐年下滑。沒人愿意花時間,守在電視前面看,這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
二、傳統媒體的機遇
1.保證權威性
確保信息準確是傳統媒體對自己和受眾負責的表現,相對于新媒體,其最大優勢就是權威,有的用戶不太相信網上所說的新聞,相應的就會對傳統媒體報以更高的期望。而這一點,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也是一個機遇,讓大眾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尤其是針對熱點新聞事件,更應該利用傳統媒體自身優勢進行深入報道,充分的給群眾知情權,這將有利于傳統媒體的發展。
2.保證選擇必要性和精練性
新媒體呈現出來的信息雜而亂,從相對意義上來講,它仍然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建立的。對于新媒體而言,傳統媒體的信息容量有限,容量小說明了傳統媒體新聞的選擇必要性和精練性。在新聞的價值觀方面,既要因媒體而異,又要和互聯網的發展俱進,但是一些原則中需要堅守。比如,對于個人炒作,媒體不應該趨之若鶩,但是當個人炒作進入公眾議題,成為公共輿論事件的時候,媒體也不能袖手旁觀。更重要的是,媒體始終都要堅持客觀報道,平衡矛盾雙方的話語權,而不是偏聽偏信,傳統媒體若做到這一點,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也是一個不小的機遇。
3.堅守傳統平臺,兼顧新媒體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表面上是給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壓力和危機,實則也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必須主動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來改變。要適應新形勢、新環境,不斷優化完善。比如在兼顧原有媒體平臺的同時,依托互聯網發展自己的新媒體分支業務。一個新聞事件報道,可以讓記者第一時間拍幾張圖片和配一小段文字,快速的在自己的網絡平臺上作簡要的發布。隨后,具體的信息在電視上播出,形成配合聯動。傳媒巨頭魯珀特·默多克曾說:新型媒體的繁殖,并不就表示敲響了老媒體的喪鐘。在這個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還有很多機遇,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三、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無形的戰斗中也形成了優勢互補、互相包容和互相推進的模式。一方面網絡媒體即將成為對二十一世紀人類文化和經濟影響最深刻的新型媒體,另一方面,傳統媒體的多元化經營,向多媒體的轉變、新舊媒體的互動都將會是二十一世紀信息傳播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 譚少誼.網絡時代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科技資訊,2015(15):218+220.
[2] 鄭衣德. 新聞媒體中的“不倒翁”:報紙——漫談網絡時代華文報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A]. 中國新聞社、南京市人民政府.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C].中國新聞社、南京市人民政府,2001:6.
[3] 陸瑜,余國強,司梁宏.數字網絡時代傳統藥房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中國藥房,2000(06):282-284.
[4] 鐘勁松.網絡時代:傳統媒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