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即將迎來的5G技術,將引領人們跨入更快速的信息化時代。廣播電視雖是傳統媒體,但在新媒體時代,更應強化新聞的質量和速度。如今“新聞立臺”成為全國各級廣播電臺堅守的信念,廣播電臺作為廣播新聞產品生產、加工、播出的媒介平臺,其工作效率和節目質量的高低都是受眾所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廣播新聞;情感把握;播音員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以及生態文明這“五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既是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化認識,也是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深化認識的結晶。在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黨和政府對人民大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地廣播電臺的新聞節目作為受眾獲取外界最新消息的重要途徑,在人民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當然,目前大眾對廣播新聞播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提升我國廣播新聞播音員的工作素養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廣播新聞播音員工作
廣播新聞播音員工作是指播音員將稿件上所陳述的事件以誠摯的感情和準確的語調表達出來,獲得聽眾情感共鳴的工作過程。廣播新聞記者編輯和播音員的工作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將最新的消息通過廣播媒介傳播給廣大民眾,體現出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二、成為優秀廣播新聞播音員的途徑
全球5G標準迎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時刻——2017年12月21日,5G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并發布。在科技新時代,播音員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做好新聞播音工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虛擬網絡充斥著虛假消息,因此要求廣播新聞播音人員必須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學習新時期習總書記對新聞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重要講話精神,把新聞播音工作做好做扎實;其次,持之以恒、堅持學習。播音員應當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經驗,并向播音名家深入學習,以飽滿的熱情感受生活,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準確地把握實事要點并進行播報;最后,把“走轉改”工作落到實處,播音員應多深入一線,與采訪者面對面進行溝通,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使播報的新聞內容更真實詳盡。
三、探究廣播新聞播音與情感把握
1.情感把握在廣播新聞播音中的重要性
廣播新聞媒體不同于電視媒體具有影像和聲音的雙重視覺效果,其傳播渠道范圍較小,只能利用聲音進行傳播,因此廣播新聞若想在不斷創新的新媒體時代依舊占據主流地位,就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廣播新聞提高收聽率必須先從播音員的聲音入手,現在大多數播音員都具備聲音洪亮,語速均勻,話語表達清晰的特點,但收聽率卻差別較大。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新聞播音員在播報時所流露的情感不盡相同。優秀的播音員在播音時能夠與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拉近播音員與聽眾的情感距離,提升廣播新聞的收聽率。因此,廣播新聞的播音員應不斷學習情感表達技巧,豐富自身在播報時的情感,與聽眾產生共鳴,這對于廣播新聞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廣播新聞中應用情感把握的原則
講政治、講原則、講紀律是廣播新聞播報的第一要求。播音員必須具備嚴格的職業操守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廣播新聞播報人員在對稿件進行播報之前要先對稿件進行閱讀和審查,對即將播報的內容進行了解,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醞釀情感基調。同時播音員的看法和立場必須要與黨和國家頒布的方針、路線保持一致,不能以自身的情感為主導; 一名合格的播音員在播報任何新聞內容時,都需要用內心深入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以此激起聽眾的感情共鳴,保證播報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在廣播新聞播音中實現情感把握的有效策略
第一,廣播新聞播音員要在播報前對稿件進行篩查和審核,以確保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新聞播報員對稿件進行播報的時候要注意把握情感基調,站在全局的角度以客觀的態度對內容進行播報,投入的真實情感,從而與聽眾達成情感共鳴;第二,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臨場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為在播報時偶爾會有現場連線的環節,因此廣播新聞播音員必須及時地捕捉現場記者的觀點,將其與自身情感相融合后以個人話語表述給聽眾。因此,只有具備敏銳的洞悉力和情感轉換能力,才能將新聞熱點更好地傳遞給大眾。
四、結論
在廣播新聞中引入播音員情感把握的播音改革模式,對新聞播音人員職業素養的提高、廣播新聞收聽率的提升、播報新聞的準確性、聽眾對播報內容的認同感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勢下,實現播音員播音模式的改革創新是實現廣播新聞長足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全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孫談談.論新聞播音員的情感把握[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129-129.
[2] 呂遠玲.新聞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把握[J].西部廣播電視,2016(1):151-152.
[3] 曾慧君.論新聞主播的情感控制[J].視聽,2015(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