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摘 要:電臺播控系統是整個電臺在節目播出過程中節目播出鏈路的核心部分。根據當前科技發展情況,完全可以完成數字化系統的建設,并且逐步達到智能化。為了能夠使電臺播控系統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效果更好,電臺播控系統正在逐漸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調度與處理工作。文章針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給出了初步結論。
關鍵詞:電臺播控系統;數字化改造;結果分析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臺在逐漸向數字化轉變,我國各個不同地區的廣播技術部門都按照實際的情況逐漸的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并且趨向于智能化發展。在進行數字化改造時,最重要的是根據電臺的實際,在保證原有設備正常工作的基礎之上,不斷的添加先進的數字化設備,達到電臺數字化以及智能化。
一、廣播電臺總控的作用
廣播總控是整個播出系統最核心的部分,承擔著整體控制以及調配工作,為了能夠有效地應對故障,主要采用具有自動或手動切換功能的矩陣音頻路由,這樣的設備能夠在光纖、數字、模擬以及總控應急信號之間實現自動倒備。一旦在某一個直播機房內出現了整體性的故障,電臺總控系統便能夠一鍵切入到備用播出機房,保證備用機房能夠繼續播出。此外,如果總控系統主干音頻矩陣發生了重大的故障,還可以通過手動切換的方式保證數字和模擬信號能夠正常的送出。
二、保證播出信號硬件載體以及路由通道多重備份
1.播控系統采用對稱性設計
針對播控系統的特點,播控系統采用7個播出機房加1個備用機房的設計形式,應用雙光纖、雙數字電纜以及雙模擬電纜這三種不同的傳輸介質,這樣能夠分別送入總控兩套完全達到對稱效果的矩陣系統。各個不同頻道的主輸出信號,能夠在兩套矩陣內部完成自動切換,之后再通過三種介質分別輸出。數字信號以及模擬信號分別通過不同的分音設備以及多種不同的傳播途徑,完成發射的功能。
2.應用一體化設計方案
所謂的一體化設計方案,是指在衛星上行站以及主干發射臺完成基礎設施裝備之后,還需要加裝RM4200矩陣系統和相應的監測控制系統,通過這樣的一體化設計方案,能夠有效地實現多種傳輸路由的自動和手動切換功能。終端子系統的一致性保證了良好的兼容性和信號傳輸的安全穩定性。
三、應用三重智能切換系統
單個頻道進入矩陣主要有三種不同傳輸介質的信號,主要包括MADI光纖信號、AES數字信號和ANA模擬信號。對于這三種信號的監測工作,主要應用三條獨立音頻母線來完成。通過這三個邏輯的排列組合,便能夠得到所需要的高級邏輯控制量。在這個系統中所采用的RM520-015控制面板有效地保證矩陣在自動選擇的同時,還具有最高優先級的手動切換功能。與此同時,在系統的內部還融入了實時監測制動跳轉狀態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矩陣系統的安全性能,減少了工作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在RM520-015觸摸屏控制器上,增加了“7+1”備用機房一鍵手動切換和總控直接接管頻道直播通道兩項功能。前者保證了在直播機房出現無法恢復的重大突發性故障時,能快速切換到備用機房(BY)播出。后者(PASS)鍵提供了在重大新聞事件直播時,由總控矩陣直接接管任意頻道播出路由的能力。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這套音頻路由“手自一體”切換系統經受住了考驗,極大地降低了全臺停播率。
四、應用音頻彩條監測系統
為了掌控進出矩陣的眾多關鍵信號,并且有效地避免安裝過程中復雜的布線工程,我們采用了MADI光纖做監測信號傳輸媒介(一根光纖可容納32對48kHz,24bit的立體聲數字信號,抗干擾能力強)。采用了兼容MADI標準的RME_HDSP光纖聲卡,開發出適合本臺需求的音頻彩條監測報警系統。矩陣邏輯狀態機的構造以及手動控制面板的系統設計也作出了新的安排——首先,在矩陣內部需要監測多個信號統一配置到相應的MADI光纖口,MADI光纖將這些信號送至彩條監測服務器,在服務器上安裝RME_HDSP聲卡;然后,在電腦操作系統下,將底層64路單通道音頻信息提取,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后,再采用音頻VU表的原理來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最后應用高級語言編寫出目標程序。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經過反復的調試工作,最終建立局域網監測系統,所建立的監測系統需要以“光纖聲卡服務器+彩條和報警軟件”為核心,并且需要以交換機以及網絡終端為載體來完成網絡監測系統工作。
五、全局邏輯控制系統
RM4200能夠實現多種硬件控制協議的轉換工作,有效地將不同模式的控制信號轉換成工具箱軟件內部統一的邏輯變量。這些相應的邏輯變量通過布爾運算可以按照設定需求進行動作,并且完成相應的功能。另外,利用全局邏輯變量還能夠延伸出出很多網絡化以及智能化的功能。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延時系遙控功能以及在播出時對講的子系統等,這些延伸功能都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方式。
六、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現階段的廣播行業而言,有效地實行數字電臺播控系統的數字化以及智能化改造工作是當前亟需面對的問題。完成升級改造之后的播控系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性,并且各種性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難度,與此同時,還能夠不斷地向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