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計算機科學或人工智能稍有了解,相信你對艾倫·圖靈不會陌生,他被成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之父”。但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博物學家。
在破譯了納粹的密碼,扭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后,圖靈發表了一篇關于生物化學的論文,其中提出了“斑圖”理論,用以解釋自然界的圖案,如獵豹的斑點、斑馬的條紋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原理同樣可以解釋人的腳趾、手指紋理的形成。而在66年后的今天,科學家又從這篇論文中發現了新的啟發。
中國的科學家用斑圖理論闡述了一種新的海水淡化方法。他們受圖靈啟發,制作了以聚酰胺——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單體通過酰胺鍵聚合成的高分子為基底的圖靈結構,從而制作出了凈水膜。這種凈水膜可以根據反應物的不同,表面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圖案——條紋和斑點。科學家認為,這種凈水膜比傳統凈水膜的效率要高出3倍。
大概連圖靈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一篇66年前的論文能夠在現在創造出巨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