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產品大多是由塑料制成。由于紫外線或者人類施加的外力影響,塑料的高分子纖維容易斷裂,最終造成塑料的磨損和老化。所以,商品的壽命期都很短,那么,如果塑料也能夠自我愈合,會不會省去不少麻煩呢?
實際上,科學家們還真的發明了不少方法讓塑料能夠自我療傷。一種方法是在塑料制造期間,就會將含有修補劑的膠囊植入塑料中。如果塑料中的分子結構出現裂縫,膠囊也會損壞,釋放出修補劑,修補劑與塑料里的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后,會產生新的材料填補裂縫。
不過,這種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膠囊里的化學物質用完了,相同的區域就沒法再自我修復,另外一些科學家們則在塑料袋內安裝一種由液體構成的“血管系統“,當出現破損時,相應的化學物質會像血液一樣,沿著血管流向破損位置,填充缺口,使得傷口有源源不斷的“藥物”供應。研究表明,其能在20分鐘內自我填補直徑達35毫米的“傷口”,并在3個小時之內復原,堅固程度達到受損之前的62%。
如果這項技術能運用到生活中,那么,汽車、手機、電腦等等將可能實現“長生不老”,不需要再更換硬件。而在戰場上,士兵們將有“攻無不克”的防護武器,比如如果一輛坦克或者直升飛機是由這樣的材料制成,那么即便被子彈射中,也可以立刻自我修復,不會傷及到駕駛艙內的人員。所以這項技術應用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