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文章首先對常州龍湖酈城3#地塊的高層項目進行簡單的介紹,根據項目要求介紹了勘察目的,設置了勘察標準。通過實地勘察和分析,對該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抗震情況進行了分析說明,同時對地基土各分層的成分做了詳細說明,并根據工程要求對地基建設給出相應建議,旨在為工程后期的建設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常州龍湖酈城3#地塊;高層;工程勘察;地質條件;巖土工程
中圖分類號:TU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6-0141-02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gh level project of No.3 Plot of Longhu Licheng in Changzhou, introduces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and sets up the survey standar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eismic resistance of the site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osition of each layer of foundation soil is explained in detail,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i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 stage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No.3 Plot of Longhu Licheng in Changzhou; high-rise;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 工程概況及勘察背景
1.1 工程概況
常州龍湖酈城項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青龍生活區。常州龍湖酈城3#地塊高層位于場地北塊,占地面積28813m2,總建筑面積190571m2。為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現對常州龍湖酈城3#地塊的地質條件和巖土情況進行詳細勘察和分析。項目計劃在該地塊建設9幢32層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周邊建設2層商業用房,框架結構;建筑物下與周邊綠化帶下建整體1-2層地下室。擬建建筑物和地下室基礎形式均采用樁基。擬建建筑物性質如表1所示。
1.2 勘察目的
首先,對該場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勘察。主要任務一方面是查明擬建建筑場地地形地貌、地層埋藏深度、分布特征及各土層的地基承載力,另一方面是查明擬建場區內水文地質條件,同時判別地下水、地基土對砼的腐蝕性。其次,對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進行評價。主要任務是劃分場地類別和抗震地段。
1.3 勘察執行的主要規范規程
本次勘察工作按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等標準中的有關規定對該場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勘察。勘探點平面布置依據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有關規定,根據結合擬建建筑物的性質和平面特征來確定。勘探孔深度是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建筑物性質、基礎類型、預估樁端最大入土深度、壓縮層估算厚度等因素綜合確定。
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
2.1 場區位置及地形地貌
常州龍湖酈城項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青龍生活區,常州為沖湖積平原地貌類型。擬建項目所處3#地塊大部分為農田,東塊場地被推平并開挖,北邊明浜被填平。場地內地勢局部起伏較大,擬建場地地面標高在2.40~4.20m。由于利用了部分已有鉆孔、螺紋鉆,該地塊在剖面圖上變現為局部起伏較大。
2.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勘察,擬建場地在40m深度范圍內的土層按其成因可分為12個大層,且有淺層古河道切割區和深層古河道切割區。場地的地層分布如下:第①1 層素填土層,表層以耕填土為主,含植物根莖,局部為雜填土。第①2 層為浜底淤泥,含有機質和植物根莖,有臭味。第②層為粉質粘土,具有可塑性和中等壓縮性。第③層為淤泥質粉質粘土夾粉土,該粉質具有高等壓縮性且土質不均勻。第④層為粉質粘土,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均勻。第⑤1層粉土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尚均勻。第⑤2 層粉砂中等密度,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較為均勻。第⑥1層為粉質粘土層,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均勻。第⑥2層為稍密粉土夾粉質粘土層,中等壓縮性且土質不均勻。第⑦層粉砂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尚均勻。第⑧層粉質粘土具有可塑性、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尚均勻。第⑨層粉土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尚均勻,局部因深層古河道切割而變薄或缺失。第⑩層為粉質粘土層,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均勻。第⑾1層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均勻。第⑾2層具有中等壓縮性且土質均勻。
2.3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
常州市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屬長江下游季風溫濕氣候帶。擬建場地表層以粘性土為主,淺部雜填土地下水屬上層滯水~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透補給,其水位隨季節、氣候變化而上下浮動。第⑤、⑦、⑨層為承壓含水層。勘察期間,采用挖坑法(距待測勘探孔≤2.0m,挖一淺孔)測得各孔初見水位和穩定水位,設計時年平均地下高水位可按歷史最高水位標高3.70m考慮,低水位可按標高0.50m考慮。現場取潛水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同時對潛水地下水位以上土樣進行土質分析,根據標準判斷該地塊為Ⅱ類環境類別,潛水地下水、土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性[2],擬建場區及周圍區域未發現有污染源。
3 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
3.1 場地地震效應
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50m,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4.1.6,場地類別為Ⅲ類[3]。常州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特征周期值為 0.45s。擬建場地在20.0m以內有飽和的粉土、砂層⑤1、⑤2層。因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第⑤1、⑤2層均判為不液化土層。各土層動力特性參數詳見表2。
3.2 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
據區域地質資料及附近工程地質資料,場地附近尚未發現全新活動的斷裂構造以及地裂縫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亦未發現可能液化的土層,因此本場地為穩定場地[4]。擬建場地屬沖湖積平原地貌,分布有淺層古河道切割區和深層古河道切割區,其中淺層古河道切割區有軟弱土,屬抗震不利地段,因此需采取有效的防護治理措施,以使該場地適宜本工程建設。
3.3 地基基礎分析與評價
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和建筑物性質,現需要提供擬建建筑物樁基基礎方案。通過勘察和分析,項目在約25m以淺沒有合適的樁基持力層,在72#~71#、64#~66#高層建筑范圍,層位相對較穩定,該范圍層頂埋深約35.5~39.0m,層頂標高在-32.49~-36.45m,厚度≥3m,72#房處2.8m,當建筑物荷載較大時,可以設第⑨層為樁基持力層。高層建筑宜采用樁基,剪力墻結構。商業用房宜采用樁基,框架結構。對場地建筑物之間的地下室,當結構自重及上覆荷載不能保證其穩定性時,可考慮采用抗拔樁。
4 結束語
通過對常州龍湖酈城3#地塊的巖土工程進行勘察和分析,建筑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我們可以認為場地是穩定的,可作為擬建建筑的地基。擬建高層可根據荷載大小以第⑦、⑨、⑩、⑾1層為樁基持力層。對場地建筑物之間的地下室,當結構自重及上覆荷載不能保證其穩定性時,可考慮采用抗拔樁。擬建整體地下室埋深最深約為5m、9m,根據建設要求所建基坑分別屬于二級、三級基坑。此外,在施工時宜加強對基坑圍護體系、周邊建筑、周邊道路和管線的監測,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確保該工程安全、順利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工程地質手冊[M].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2009.
[3]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2008.
[4]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S].2008.
[5]韋師圣.淺析巖土工程勘察中的相關技術[J].科技創新應用,2014(12):200.
[6]馬久信.論巖土工程勘察技術與措施[J].科技創新應用,2012(06):36.
[7]陳偉.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分析[J].科技創新應用,2016(2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