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怡
雨果說:“一個人出生時便帶有思考,環境對他的影響不可忽視。”的確,一個人從小就會接受教育,而從他出生時便伴隨著父母對他的深刻影響。
談起教育,人們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學校教育。黃宗羲說:“學校是教育的場所。”學校教給人們學習的技能。然而我們要突破事物表面聯系去窺探內部。在學習書本知識的教育表面下是一個家庭給人帶來的具有人格、品質影響的深度教育。試想,如果羅曼羅蘭沒有一個在背后鼓勵,支持她的家庭,她怎會達到文學創作的巔峰?愚公之所以會在家人質疑他能否堅持搬山的情況下說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家庭對人的教育作用,他相信只要自己把堅持不懈的品格在家庭中發揚,做好表率,他的后代,子子孫孫都會和他一樣堅持。所以,家庭對個人的教育至關重要。
個人構成了家庭,家庭又構成了國家。可見,個人與家庭,家庭與國家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個人與家庭中,家庭居于主導地位,家庭統率著個人,家庭的變化會引起個人的變化。新時代中國為什么屢次談及家風建設?就是因為家風正了,個人才會正,國家才會興盛。習近平主席說:“家庭社會的細胞,對人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家庭教育對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既然家庭教育具有如此大的作用,那處在21世紀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呢?我認為首先要注重最重家風建設。新聞聯播上,記者曾對不同家庭進行家風的詢問。問到有教養的人士,他們的回答總是彬彬有禮,謙遜自信。而當記者去采訪一位正在隨意跨越欄桿的青年時,他羞澀地說不出何為家風。其次,父母要言傳身教,起好帶頭作用。讓我們都行動起來,興起良好的家風,建設更加優秀的社會主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