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因而我國的投資模式主要是以國家和地方財政資金主導為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共設施建設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設施融資一直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發展和建設公共設施的過程中,必須多種融資渠道共同發展。在本論文中,筆者首先介紹了公共基礎設施與PPP模式的內涵與特點,然后闡述了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應用PPP模式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能為相關從業者作出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PPP;融資模式;公共基礎設施
PPP融資模式因其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優勢而被世界各國青睞,與傳統的政府完全主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相比,PPP模式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應該被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去。
1 公共基礎設施的概念
為社會生產提供基礎條件的產業在經濟學中一般被稱為公共基礎設施。世界銀行在其1994年發展報告中將公共基礎設施劃分為兩種區別,稱之為狹義和廣義。狹義上說,公共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經濟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污水處理、通信、供水、電力生產和供應等公共工程,以及農業水利設施和其他管網設施。廣義上講,公共基礎設施是從社會資本共享的意義上來理解的,社會資本共享不僅包括上述工業部門,還包括教育、司法管理體制、衛生、科研等領域。然而,雖然說公共基礎設施的類型有很多,許許多多的行業都有所涉及,但主要離不開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性。公共基礎設施基礎性有兩個方面:第一,基礎設施為其他生產部門的活動提供基本產品和服務;第二,其他生產部門提供的生產和服務成本是基礎設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2)自然壟斷性。對于公共基礎設施的自然壟斷性,有三個方面來解釋:首先,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較高的沉沒資本。其次,服務具有高度的地域性。比如說水處理系統和通信系統,不同區域使用的可能是不同的,這導致公共基礎設施很容易就能形成地區性的壟斷。最后,是由于規模經濟的原因。公共基礎設施行業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規模越大,其平均成本就越小,因而其取得的規模效益就越大,形成規模經濟。(3)外部性。公共基礎設施的外部性很強。比如說污水、廢物處理產業等,會對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而必須認真研究公共基礎設施的外部性,為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定價提供依據。(4)收益長期性。基礎設施的初期建設成本非常之大,但它的長期平均成本卻是在處于不斷地降低之中,與此同時,公共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地區壟斷性,所以它的收益具有長期性。
2 PPP模式的內涵
PPP模式是一種政府與營利性企業以及非營利性組織之間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形式以項目為導向。通過這種合作形式,政府、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可能獲得更大的利益。當參與項目的各方參與一個項目時,政府不將項目的部分責任和風險移交給私營部門,分擔責任和風險。PPP模式的運行非常復雜,需要參與各方共同努力。
3 PPP模式的優勢
如果將PPP模式應用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有以下幾種優勢:
3.1 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了市場機制
公共基礎設施本身的市場因素就非常強,不能夠被政府強制干預,否則就會違反了市場規律,自然會產生負面影響。允許民間私人資本進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利于把市場機制引入共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3.2 彌補政府財力不足
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僅靠政府是完全不夠的,很容易出現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而PPP模式的特點決定了其可以有效的募集民間私人資本,彌補政府空缺的投資。另外,除了這一資本出路外,民間資本大多無法正確投資,風險大且效率不高,通過PPP模式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投資,產生經濟效益。
3.3 有利于轉變政府部門職能
PPP模式促使政府切實轉變發展職能,實現由對市場的控制到對市場的參與的轉變。幫助政府走出微觀管理的繁重事物,轉變發展角色,由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到監督者,降低政府的預算壓力。
4 PPP模式在我國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PPP模式目前在我國仍未發展成熟,所以,有效地運用這一模式,還需要注意很多問題:
(1)政府需要積極轉變自己在公共基礎設施中的角色定位。以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往往由政府獨立壟斷投資,忽視市場的作用,造成很多弊端,已經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政府要積極調整自己的角色,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者轉變為參與者、監督者,切實發揮好政府的參與、監督作用,發揮市場的作用。(2)現在世界各國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普遍采用PPP模式,特別是在美國等國家,但在我國才剛剛開始起步。因此,政府應在借鑒國外一些應用實例的基礎上,認真研究PPP模式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促進和規范我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制定政策幫助PPP模式在中國的發展。(3)在PPP模式下的項目融資中,參與項目的民營企業通常是世界上的大型企業和聯盟。在談判和合作中,政府不僅要遵守國內的法律法規,還要積極了解與尊重國際慣例。在談判與合作的過程中,中國的相關部門要積極完善相關立法,與國際接軌,適應國際化這一形勢的發展。(4)不僅是一些國際上的大型企業和聯盟可以參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工程的參與者也可以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國內企業。這些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積極配合政府參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5 結論
作為一種廣受好評的融資形式,PPP模式有其適用的范圍,主要是一些投資大、工期長、回收成本慢的項目。眾所周知,這一類型的項目總是集中在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域。該方法的引入和應用對改善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融資模式研究[J].當代經濟,2016(13):20.21.
[2]陳維越.PPP融資模式在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應用價值[J].低碳世界,2016(34):237.238.
[3]趙艷.發展PPP項目融資模式,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J].中國工程咨詢,2015(7):28.30.
[4]辛萍.關于PPP模式在我國公共基礎設施中應用的探討[J].金卡工程,2009,13(6).
作者簡介:荀小偉(1988.),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投資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