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蓉
摘要:縱觀過去幾年內,以《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為代表,曾不斷創下我國綜藝節目的收率新高,到現在卻已經輝煌不再,呈現疲態,而這些綜藝都屬于典型的“快綜藝”。而正在這些“快綜藝”勢頭疲軟之際,一種新的綜藝形式進入了國人眼簾,并快速成為了收視黑馬,這就是“慢綜藝”,如《中餐廳》、《親愛的客?!?、《青春旅社》及《向往的生活》。尤其是《向往的生活》更是其中的代表,一經播出后便收獲了遠超預期的成績,不斷刷新收視記錄。該節目以一種真實、自然、清新的表現形式,給全國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聽體驗,成為綜藝節目泛濫背景下的一股清流。鑒于此,本文對這一檔節目展開了進一步分析,得出了幾點促使該節目取得成功的因素。
關鍵詞:向往的生活;慢綜藝;成功之道
《向往的生活》是由湖南衛生于2016年首次推出,這檔節目以記錄明星自給自足的鄉村生活為內容,將更多重點投入到回歸生活的本真面貌,極大的不同于以往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快消”形式,用一種緩慢平和的節奏,為國內觀眾呈現了一種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已成奢望的生活狀態[1]。自這一節目播出之后,就不斷地刷新著收視記錄,更是提升了湖南衛視周日晚間檔的整體收視率。同時,這檔節目在新媒體上,熱度、話題度都十分喜人,微博討論量達到132萬,而閱讀量更是超過了17億,僅前六期節目的短視頻播放量就突破了7億次。而探析其成功之道,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節奏舒緩,關注人文情懷
《向往的生活》節目拍攝追求最為原始的狀態,舒緩而自然,不似以往綜藝節目那般給人一種急切緊密的感覺。節目組為了更具生活氣息,真的就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對蘑菇屋及其周邊景象的四季變換進行了拍攝,而嘉賓們就利用一年里的空閑時間,參與節目拍攝。如此細致且漫長的拍攝過程,是與其他“快綜藝”最大的區別所在。同時,《向往的生活》中,我們見不到那些熟悉的“任務環節”和“游戲環節”,而是突出“人”的價值,講述“人”的故事,反而帶給了國內觀眾意料之外的觀看體驗,將“人”作為整個節目的核心,對人文情懷做了很好突顯。
二、感受日常,記錄真實生活
《向往的生活》所采用的是,“3+X”的嘉賓模式,其中音樂才子劉憲華、人氣主持何炅與“黃小廚”黃磊為三個固定嘉賓[2]。這三位蘑菇屋的主人,給觀眾們演繹了一部現代版的“歸園田居”,高智商的何炅負責打理蘑菇屋的里里外外,廚藝高超的黃磊負責蘑菇屋里的每日三餐,而加拿大長大的Henry(劉憲華),則如一名孩童,對中國鄉村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而每期參與節目錄制的明星嘉賓,就如同訪友的“客人”,與三位主人一同喝茶聊天,感受著鄉村四季的美麗,這種安逸自然的生活,使到來的明星將平日的光環卸下,“只過日子,不做節目?!币蚨@才有了陳赫明目張膽的“偷懶”,孫紅雷將黃磊的拖鞋扔上房頂,宋丹丹對自己兒子的瘋狂吐槽,金鷹女神趙麗穎更是放飛自我成為了諧星。亦或是三五個老友圍坐起來回味往事,述說心中的想法。所以,許多來到蘑菇屋做客的明星嘉賓,都表示來到這就感覺回到了家一般,愿意自己動手做些事情。
三、情景設置,推動文化傳播
基于生活場景展開的敘事,是慢綜藝的敘事風格,在第一季的時候,節目的拍攝場景是北京的新城子鎮,拍攝時間經過了三個季節(夏、秋、冬),因而勞動場景基本都圍繞著秋收冬藏來展開。呈現于觀眾眼簾的北方所特有的大坑、地窖,展示了北方的飲食文化與民居文化。而在第二季的時候,拍攝場景轉到了典型的江南水鄉,浙江桐廬。山清水秀的場景,與第一季風格明顯不同。“黃小廚”在先導片中,就結合地方特色做了一道蔥包燴,向觀眾展示了南方的飲食特色、習慣。節目錄制是在春天,明星嘉賓們耕種水稻的場景應時應景,在此種特定的情境下,也無形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從北方民居到江南水鄉,隨著場景的轉換,風土人情也發生著變化,在新的環境中,帶給了觀眾全新的觀感體驗。
四、跨屏互動,保持受眾粘性
《向往的生活》微博話題閱讀量,截止于2018年4月22號時,已超過38億,更多356.1萬人參與討論,并且《向往的生活》還有45萬的官方微博粉絲量[3]。在結束每一期節目之后,官方微博上都會發布一些關于節目的實時內容,比如菜譜之類的,與網友展開互動。同時,對于節目中所出現的可愛動物,小H和尼古拉斯·燈,節目組也為它們開設了專門的微博賬號,尤其是小H微博粉絲數量到現在,已經突破了六十萬。如此一來,則達到了節目的實時話題互動和節目的宣傳預熱。通過微博上的跨屏瀏覽與討論,使觀眾在第一季與第二季節目的空檔期內,仍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
五、結語
總之,在“快綜藝”余溫未過之際,就《向往的生活》敢于開國內“慢綜藝”的先河,這一點就應得到認可。雖然,可能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還有著很多觀眾期望的驚喜未出現,但勇于突破我國綜藝形式,就是成功的一步。可以預見,伴隨“快綜藝”這種快餐式綜藝節目的審美愈加疲勞,這種“慢綜藝”的放松自然,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解晶晶.淺談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J].商情,2017 (42):12-15.
[2]曾琪,張彬,范明獻.2017中國視頻網站自制網絡綜藝節目發展回顧與趨勢分析[J].聲屏世界,2018 (4):43-46.
[3]王雯.快綜藝時代下的“慢”文化——從《朗讀者》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未來的發展方向[J].新媒體研究,2017,3 (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