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緯
摘要:采訪中良好的新聞采訪策略能更好的幫助作者制定采訪方案,能合理的使用采訪技巧,控制采訪的全過程。本文主要概述采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采訪中的常用技巧,希望新聞記者能在適應時代發展大潮的前提下,更好的進行提問采訪活動。
關鍵詞:新聞記者;策略分析;研究
新聞界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三分寫,七分采”,這句話生動的將新聞采訪中的作用展示出來。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技巧的掌握、訪談經驗的優化、采訪方案的改建均是提升采訪技巧的有效方式。好的采訪不但能更好的吸引觀眾注意力,也能起到發揮社會輿論服務的功能。
一、加強與被采訪者的溝通
(一)提前預約,保障采訪能夠開展
記者與被采訪者約好時間和地點是完成采訪工作的重要前提。預約采訪能夠保障采訪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對新聞事件相關的問題精心準備,保障采訪質量以及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還能夠對采訪的情境進行預設,有效掌握采訪過程。采訪過程便是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互動的過程。記者要有靈活變通的能力,遵循見縫插針的原則。采訪過程中要保持靈活性,在原有方案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緊緊抓住可供采訪的契機,優選采訪內容,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二)科學選擇采訪環境
良好的采訪環境是采訪能否成功的關鍵,采訪環境會對采訪能否成功造成直接的影響。采訪環境的確定要以被采訪者的身份為參考。如果被采訪者是政府人員便可以在辦公室中進行;如果是運動員可以在訓練場采訪;如果是農民可以在田間地頭采訪。同時,采訪前還需要準備好預案,防止出現不可控的意外情況,避免采訪過程中出現意外中斷的問題。
(三)做好準備工作
采訪方案是新聞采訪當中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準備采訪方案的過程中要根據被采訪者的身份以及采訪環境進行針對性調整。要注意做好預案,保障采訪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準備:第一,對采訪對象進行了解。通過全方位地了解,找出可供采訪的話題。第二,制定采訪方案。采訪方案中要突出對意外狀況的應對方案,采用合理的提問方式,在很多問題上不能過于直接。第三,采訪過程中要注意禮貌,盡可能地拉近與采訪對象之間的關系。以良好的態度開展采訪工作,不能對被采訪者的隱私進行干涉[1]。
二、合理的提問技巧促使采訪者熱情回答問題
(一)直接正面提問
正面提問是參與高效采訪的有效方式之一。通常情況下,這種提問方式十分適用于常規不能回避的問題提出,開門見山的提問方式能更有效的切入正題,使采訪流程按照預定的軌道前行。但要注意直接提問是一種犀利和直觀的采訪方式,若新聞記者要使用的時候需要做到智慧采訪,更要思維反映迅速,具有良好的應急處理能力,以更好的掌握被采訪人的情緒變化。
(二)側面提問
側面提問與正面提問相對是一種常見的采訪方式。側面提問十分委婉,使用的是旁敲側擊的方式進行的提問,可要將其看是正面采訪的補充。特別是在正面采訪完成有一定困難后,使用側面提問能讓采訪的效果更好,變換思路進行問題的轉圜,能更好的打破采訪的僵局。譬如,采訪犯罪嫌疑人的時候,若直接詢問犯罪的動機很難獲得準確的答案,可以使用了解犯罪嫌疑人內心感受的方式迂回的獲得采訪目標,這樣被采訪者能在采訪者步步引導下與其主動交談,能更好的還原事件的全部經過[2]。
(三)反問提問
反問提問主要是采訪對象不愿意回答某些問題的情況開設的一種采訪方式,部分受訪者不愿意接受采訪或者不愿意配合采訪,這就需要使用隱形激將法,使用反問的方式更好的激發采訪者主動說出當時的事件發展細節。使用這種方式能扭轉采訪的窘境,能疏導采訪對象的情緒,也能讓受訪者逐步的融入到采訪過程中來,在積極配合采訪的同時,能讓記者獲得更加準確的信息。
三、借助肢體語言強化溝通
特定的采訪中如果記者不能與被采訪者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彼此之間的陌生感較強,那么便非常容易出現采訪氣氛的尷尬,出現采訪質量問題。因此,在采訪開始之后,記者需要先讓被采訪者進行適應,熟悉了情境與氛圍之后再開展采訪工作。這時便要求記者能夠合理利用肢體語言盡可能地消除采訪尷尬,減少彼此間的陌生感,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拉近心理距離。借助肢體語言進行輔助表達能夠提高溝通效果,有效帶動起現場的氛圍,提高互動性與交互性,拉近彼此的距離,同時還能夠帶動被采訪者更加積極地回答問題。肢體語言的運用能夠非常好地在采訪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進行有效輔助。
四、結束語
采訪技能是新聞記者的基本職業素養之一,更是職業素養的基本表現形式。記者在進行采訪的時候采訪的方式和策略會對采訪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甚至直接會影響到新聞的傳播情況。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需要具有良好的采訪能力,能在確保新聞采訪創新性的同時,更好的體現其價值性,進而以保障采訪的開設更為順利。
參考文獻:
[1]姚紅松.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采訪策略方法分析[J].科技傳播,2016 (01):11-12.
[2]馬一梅.關于記者采訪中交流溝通策略分析[J].新聞傳播,2017 (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