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摘要:隨著我國動畫產業的蓬勃發展,動畫作品呈現著百花齊放的特點,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出口海外,成為了我國文化輸出的重要產品,傳遞著我國傳統文化和價值理念。在動畫設計中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動畫表情的設計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能夠提升動畫人物生動性和表現力,帶給大眾更為深刻的觀賞體驗和情感體驗。因此,本文針對動畫角色表情設計提出幾點思考,旨在為動畫表情設計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動畫設計;動畫角色;動畫角色表情;設計
動畫角色表情設計是動畫人物最直觀視覺呈現的體現,動畫角色表情設計要富有生動性和現實性,符合人物情感變化的表情特征。通過角色表情將人們帶入到劇情發展中,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提升動畫作品表現力。
一、動畫角色表情的類型
從概念上來看,動畫角色表情體現為面部、肢體各個部位的變化特征,通過表情變化實現以形傳意的目的。具體而言,包含角色面部表情、肢體神態表情和語音聲調表情。
面部表情是狹義上的角色表情,主要是指面部動態變化,而這些面部表情的變化均來自于生活,經過夸張的設計,賦予動畫角色鮮明的個性特點。面部表情的設計要關注細微變化,尤其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面部的皺紋、肌肉的抽動等都是表情設計的關注重點。
肢體神態表情就是指身體在各種情緒表達下所呈現的自然反映,肢體神態表情和面部表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同步發生的。而肢體神態表情要與人物的個性化特征相符合,并且要配以角色服裝和人物整體形象的設計,確保人物刻畫的真實性和生動性。
之所以把語音聲調作為角色表情設計的考慮要素,主要因為角色在不同的語音聲調下面部的神態特征各不相同,如眼神、嘴巴張合的大小等都要與語音聲調保持一致,要與整個動畫劇情的設計相統一,所以需要設計者有整體的思考。
二、動畫角色表情的表達
不同的角色表情的設計重點都是不同的,但是其基本原則就是保持貼近生活同時有富有生動性和夸張性的人物設計。
(一)嘴部
嘴部表情設計方面,設計者要考慮到角色在不同情緒表現下,嘴巴的張合大小和頻率、嘴角形態的不同變化,要與角色的語言表達相匹配。
(二)眼部
在角色眼睛、眉毛的表情設計中,尤為要重視情感的傳遞設計。因為眼睛是人物內心情感最直觀的傳遞,動畫的角色表情觀者首要關注的就是眼神表情的變化。眼神表情的變化體現為瞳孔的大小、眼睛彎曲的弧度、眼角的細紋呈現等。如眼睛睜大,眼中閃爍的光線設計等都是在傳遞內心的情感。
(三)鼻子
在鼻子的動畫設計中重點關注的是呼吸的動態頻率,如鼻孔放大深呼吸,能夠表現緊張的情緒,鼻子在聞味道的時候回表現出一定的抖動。細節動作的設計會為人物刻畫增加生動性。
(四)毛發
毛發的設計方面,如眼睫毛、頭發和汗毛等都是對人物形象刻畫的細節呈現。如《貓和老鼠》中貓的毛發炸起體現了驚嚇的緣故,毛發聳搭體現了情緒的低落。而眼睫毛的抖動也是情緒的最直觀體現。
(五)肢體
肢體動作的動畫表情呈現則配合面部表情同步進行。如憤怒的情緒下,雙手會握緊拳頭,血管、肌肉會有緊繃的狀態。興奮的情緒狀態下,會有揮動雙臂、跳起等動作特征,悲傷的情緒下會有抽搐和渾身顫抖的情況。
但是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必須體現與人物的個性、命運相匹配,要能夠貼近現實,又能夠體現藝術的創造力,以人物的命運發展,情節的推動提升動畫觀賞性。
三、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建議
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直接影響動畫的整體效果,影響觀眾的觀賞體驗。為此,動畫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到觀眾的實際觀賞需求,實現對動畫角色表情的創作,對人物的生動刻畫。
第一,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要注重細節和整體性的融合。動畫角色表情的細節設計要能夠符合人物個性特點,同一種情緒在不同的動畫角色身上的表現的有差異的,為此,在動畫人物設計之初,設計者就需要與導演、原作者和設計團隊進行磨合,準確把握設計初衷,精準表達人物情感。不僅如此,在細節刻畫方面要重視與現實人物的結合,尤其是一些微表情的設計反而能夠打動觀眾,貼近生活。而整體性的考慮就是動畫角色表情的刻畫要能夠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在不同場景下,動畫角色的表情,不同成長階段的性格表情變化都要形成整體脈絡,緊緊將觀眾帶入到故事情節中,做到動畫角色與故事發展的協調統一。
第二,動畫角色表情設計要考慮到藝術創作與回歸生活相融合。動畫角色表情在刻畫的過程中往往帶有夸張的色彩,通過夸張的表情設計能夠傳遞給觀眾更為準確的情感表達。而這就需要設計者能夠具備藝術夸張演繹的能力,賦予角色更為生動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在角色表情的設計過程中進行多種方案的構思,形成最優選擇。但是同時角色表情的設計還要賦予生活感,針對現實生活中人物在各種情感境遇下的表情變化進行研究,形成清晰的表情設計思路,在夸張和現實的演繹下,滿足觀眾的觀感需求,形成最為真摯的情感認知。
綜上所述,動畫角色表情的設計要注重視覺和情感的多種體驗,要準確把握觀眾視角和設計初衷,將最為真摯的情感和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融入到動畫設計中,將動畫設計作為大眾文化共享、豐富文化生活的積極選擇。
參考文獻:
[1]潘俊,駱哲.動畫角色設計[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
[2]李天昊.三維角色表情動畫設計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7 (18):62-63.
[3]代振,田黎.簡單分析動畫角色設計與觀眾感受[J].西部皮革,2018,40 (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