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婷
摘 要:單元式幕墻現場安裝之前,進行五性試驗測試,能提前發現具體問題,及時解決,保證現場工程質量,本文就此問題進行簡述及探討。
關鍵詞:單元式幕墻;五性試驗
1 引言
單元式幕墻具有抗震性能好、氣密性和水密性高、因能進行工廠化加工,所以質量易保證、安裝維護方便等諸多優點,現已成為當今幕墻裝飾行業的新熱點。從大多數幕墻測試的過程來看,單元式幕墻在測試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中水密性、氣密性是比較突出的問題,這樣一來,單元式幕墻進行五性試驗,能在試驗過程中,暴露問題,找到根源,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提高安全可靠性。
2 試驗方法
幕墻五性試驗包括:氣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風壓性能、層間變形性能、耐撞擊性能;檢測依據為GB/T 21086—2007《建筑幕墻》、GB/T 18250—2015《建筑幕墻層間變形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15227—2007《建筑幕墻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
3 試驗過程
首先是試件的選取,遵循的原則是先以招投標文件規定的具體部位、幕墻形式來選取,若沒有規定,則根據實際情況,業主監理認可的情況下,按該工程中最不利分隔最不利位置來選取,且試件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單元式幕墻試件的要求是,應至少有一個與實際工程相符的典型十字接縫,并應有一個單元的四邊形成與實際工程的相同接縫。
抗風壓性能試驗按GB/T15227的規定進行。幕墻的抗風壓性能指標應根據幕墻所受的風荷載標準值Wk缺定,其指標值不應低于Wk,而且不應小于1.0KPa。
水密性能試驗按GB/T15227的規定進行,水密性能定級檢驗應在抗風壓性能、平面變形性能檢驗之前進行。開放式幕墻的水密性可以不做要求。
氣密性能試驗按GB/T15227的規定進行,氣密性能定級檢驗應在水密性能和平面變形性能檢驗之前進行。氣密性能指標應符合GB50176《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89《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2《采暖居住建筑節能檢驗標準》、JGJ134《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有關規定,并滿足相關節能標準的要求。開放式幕墻的氣密性不做要求。
平面內變形試驗按GB/T 18250的規定進行,平面內變形性能檢驗應在抗風壓性能檢驗之后進行。建筑幕墻平面內變形性能以建筑幕墻層間位移角為性能指標。在非抗震設計時,指標值應不小于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在抗震設計時,指標值應不小于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的3倍。
耐撞擊性能試驗在15℃-30℃范圍內,濕度25%-75%,開啟部分為閉合狀態下,試驗宜從較低降落高度進行,然后逐級增加高度,觀察并記錄試件的狀況,測量試件的殘余變形,降落高度誤差為±20mm,應避免因彈性多次反復撞擊。對室內側有耐撞擊要求的試件,應進行室內側耐撞擊試驗。懸掛裝置的掛點應足夠堅固,并能調整以滿足不同撞擊位置的需要,并確保撞擊物體被釋放后能自由下落。
4 發現的主要問題
單元式幕墻單元組件上的連接構件和安裝在主體結構上的連接件的配合公差超過允許范圍,單元組件吊裝就位過程很難做到順暢,往往要采用一些野蠻方法進行敲、擊方法迫使其勉強就位,這時連接構件在連接處發生位移,或迫使桿件繞曲后就位,這樣單元組件就產生了裝配應力或連接局部破損或松動,影響安全使用和壽命,同時影響安裝后的整體質量,降低性能水平。
單元式幕墻防水的薄弱環節是四個單元的十字縫,這是單元式幕墻能夠成功防水的關鍵,幕墻設計時大多往往只通過力學計算重點考慮了型材斷面的設計安全性,而忽視了型材斷面對其他功能的貢獻,因此單元幕墻的雨水滲漏現象非常突出,另外,十字縫位置拼裝導致的端面膠太少,也會導致此處滲水問題。
膠條的設計不合理:在單元式幕墻的系統設計中,膠條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決定了單元式幕墻的水密性、氣密性以及幕墻防水性能的耐久性,目前,工程上所用的膠條大多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對膠條的產品性能缺乏了解,膠條的斷面設計存在不合理現象。如內平開窗膠條的密封性不好,易發生滲水問題。
最底部的單元板塊未設置排水系統:單元式幕墻系統中,進入內腔的水在經過單元板塊下泄后,均通過下部的單元橫梁向外排出,最底部單元板塊的下部應增設通長的單元上橫梁以滿足排水功能。如未設置下部的排水構造,單元立柱會一直延伸至下部,則不滿足系統的排水功能,雨水直接從單元立柱向下滲漏到結構內部。
單元立柱與各橫梁連接后未打膠密封防水:所有的橫梁(包括上下單元橫梁及中橫梁)與單元立柱連接后,連接固定橫梁的螺絲頭與立柱之間應注耐候密封膠防水。單元板塊之間是通過對插連接的,相互之間存在縫隙,在雨水進入外腔或內腔后,極易通過連接橫梁的螺絲孔周邊進入橫梁內部并滲透到室內,所以連接橫梁的螺絲頭與單元立柱之間應注膠密封,以滿足系統的防水要求。
金屬護邊與立柱之間未打膠密封防水:由于金屬護邊處于室外,即使護邊有披水膠條,雨水還是容易進入板塊的外腔。如金屬護邊與單元立柱之間的縫隙未注耐候密封膠,則進入內腔的雨水就會通過該縫隙進入內部的空隙,以至進入室內。因此,單元板塊組裝完成后,應在板塊側邊的金屬護邊與立柱之間的縫隙注密封膠,以滿足防水功能,且也考慮結構膠的耐候性。
單元式幕墻設計的下出水口,一般采用圓孔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這樣設計的孔洞排出不暢,孔洞太小,水不易排出,水易發生倒灌,改成橢圓形的長圓孔后,排出水較順暢,不易積水;
耐撞擊試驗時易發生落球沖擊后的連接件因為重力作用出現松動、錯位,部分連接件因此會出現失效,甚至斷裂,膠條會出現松動脫落,膠縫開裂。有部分的橫梁和開啟扇邊框會產生一定的變形,對幕墻外觀質量和原有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5 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式幕墻易發生的問題基本在試驗過程中能體現,防水問題是最主要的問題,不管是設計問題還是施工問題還是組裝問題,我們通過檢測的手段來發現問題,把具體問題表現出來,重視起來,及時想出解決方案,使得設計理念與實際使用完美結合,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隱患,為日后的工作中積累經驗,避免重復出現類似問題,創造出符合工程實際需求的高質量高性能的精品幕墻。
參考文獻:
[1] GB/T 21086—2007 建筑幕墻[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