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雙全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十分沉重的壓力,隨著生態觀念的發展,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態的建設,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生態規劃已成為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和促進生態和諧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生態城市的規劃不僅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而且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
1 引言
自然資源是上天給人類留下的巨大財富,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對它的保護。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尊重它,保護它。合理的利用生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城市的概念,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構想,生態城市的建設,不僅要有一個科學的,高水平的、高質量的生態城市規劃,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
2 生態城市概念及狀況
2.1 概念
生態城市的建設必須要有科學的、高起點的、切合實際的規劃,在規劃思想里導入經濟、社會、生態的因素,按符合生態要求的原則進行生態規劃。它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簡單地說它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住區形式,自然、城市、人融為有機整體,形成互惠共生結構。20世紀70年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的研究過程中,前蘇聯城市生態學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態城市的理論和模式,即生態城市是“技術與自然充分融合,人為創造力和生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的人類住區。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包含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自然系統和諧三方面內容)。
2.2 現今狀況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擴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積縮小;水體污染明顯加重;大氣污染嚴重;廢渣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本身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財富流失。
3 生態城市規劃意義
生態城市注重的是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其目標主要包括:(1)和諧性。這是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內容,主要強調城市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2)可持續性。針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錯誤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城市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3)高效性。這主要是改變了“高能耗”、“非循環”的傳統城市發展模式,更加注重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和相互關系的協調共生。(4)整體性。生態城市是在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效益的基礎上,更加突出社會建設與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生活質量之間的整體協調。
生態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主要有城市區域規劃,這需要對城市進行準確定位,通過對土地、能源、交通、綠地及水資源等方面的科學規劃,實現城市區域間的資源互補,優勢互補,相互協調發展的目的。城市人居規劃。更突出人在城市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城市生態建設,通過生態建筑、生態景觀、生態產業及生態教育等方面,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高度和諧。
4 城市生態的注意事項
4.1 生態位優化
生態位,主要指物種在群落中、在空間、營養關系等方面的所占地位。通常來講,城市生態位主要分為兩類:首先,生產生態位,涉及城市的經濟水平;其次,生活生態位,涉及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至于城市生態位的最優化,基木上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層面上講,城市生態位反映了整個城市現狀,對于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適宜程度與吸引力,需要以生活活動為主,而且生產活動與生活活動不能發生沖突;從微觀層面上講,主要體現在城市生態位在提供優良生態位方面,要求每個城市的居民都能享有公平待遇。
4.2 注重多樣性
多樣性原則主要是針對城市范圍排出人的活動,其它各種生物的活動原則。在遵生態規律之下呈現的基因、物種等不同物體之間的差異程度。而城市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系統結構,功能作用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其和大氣環境、水環境、巖土環境等要素相互協調后形成了生態環境基礎,總體反映了生物與生境間、生態環境與人類間交錯復雜的關系。而城市生態環境主要說的是是在某個區域內,其人口、資源、環境等受到某種關系的影響而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區域。其和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條件具有較大的不同,這也使得城市生物多樣性體現了各種不同的特色。
5 生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狀況
5.1 大氣問題
目前我國不同程度地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華北地區出現的大量霧霾天氣,引發了社會對大氣污染的關注。大氣污染已成為城市規劃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現代城市中,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排放到大氣層中的有毒物質越來越多,導致了大氣層不斷惡化,不僅給工農業帶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甚至危害到人們身體健康。
5.2 水源問題
我國水資源短缺、水災害頻發,水環境持續惡化。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長,工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嚴重的水污染。近幾年來,由于水污染導致的缺水事故不斷發生,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威脅到人們的生存。不僅如此,地下水資源污染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這些都是生態城市規劃所面臨的難題。
6 生態城市規劃措施
生態城市的規劃要考慮城市的區位以及地勢氣候等方面,這是人們進行活動的自然層次,它包含生態位的趨勢、競爭、開拓以及平衡等一系列過程,最終能夠達到地盡其能和物盡其用的目的;其次是社會的功能屬性,這主要表現在城市的社會經濟和城市功能結構兩個方面,它包含了協調每個子系統相互之間的關系,對城市有機體共生的能力進行增強;再其次是在歷史文化內涵方面的屬性,這涉及到對城市歷史的文脈加以延續,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居民的歷史文化意識進行加強,將外在控制變更成內在調節,將自發變成自為;最后是管理的意識以及規劃意識屬性,要做到這點,重點在于提高人們的規劃意識,同時對規劃管理的體制進行加強,以確保規劃依照計劃進行按期實施。
在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并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筑、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筑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觀謝十,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筑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布置低層的生態建筑。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于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
7 結束語
建設生態城市,走生態文明之路,是我國城市化道路的正確選擇,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當今世界的大勢所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生態城市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積極主動應對環境污染,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社會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丁偉鈞.試論城市生態規劃[J].絲綢之路,2009.
[2] 戴善偉.城市建設的生態布局規劃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