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民族聲樂是我國文化發展的精粹,是中華歷史發展的瑰寶。新時代的發展促進民族聲樂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分析民族聲樂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了解民族聲樂多元化的必然性,探索民族聲樂多元化的發展路徑,才能夠真正促進民族聲樂在新時代獲得新的發展,才能夠讓其文化內涵得以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路徑探索
一、民族聲樂多元化特征
(一)創作多元化
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逐漸形成,在經濟追求包容和結合的同時,文化也在進行著融合探索。而多元化是融合的一個顯著特點。民族聲樂為了更好的適應現代群眾及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在作品的創作方面進行著積極的調整與創新,并且所取得的效果也是較為樂觀的。比如,民族聲樂的作品創作者,為了服務國家建設發展大局,創作了帶有西部大開發寓意和背景的《西部放歌》、《西部情歌》、《我從新疆來》等一系列帶有濃厚西域風情和彰顯時代精神風貌的膾炙人口的作品。再者,與通俗時尚類音樂進行探索結合,使民族聲樂更加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追求。創作者在吸收流行歌曲的優點的基礎上,更加貼近生活,深度感受生活,從而創作了與社會生活高度結合的《越來越好》、《好日子》、《母親》等作品。這些作品從不同的基層生活實際出發,有力升華了百姓的生活精神及內心情感魅力,廣泛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和傳唱。
(二)演唱多元化
在追求和實現文化多元的今天,現有的民族聲樂類唱法也在發生較大的改變。現在的民族聲樂類唱法更加傾向于以時尚的外在表現形式進行展現,更加注重與群眾的實際文娛需求相貼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不斷包容和融合,簡要來講,民族聲樂的唱法發生的多元化趨勢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第一,民通唱法的逐漸成熟,其所彰顯的時代性更為明顯;第二,民族美聲與國外美聲唱法融合,這為民族聲樂的發展提供新的道路;第三,原生態唱法被普通群眾所接受,其淳樸的韻味深入人心。
(三)審美多元化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也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進步,隨之,人們的文娛生活也發生新的變化,社會上流行樂、搖滾樂等新音樂風格慢慢被人們所接受,人們享受藝術的工具也越來越豐富,例如手機、電腦、MP3等。這些因素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和審美觀念等。面對這些豐富且復雜的因素,人們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審美思想,獨立選擇自身所需的音樂藝術。
二、民族聲樂多元化的必然性
(一)自身的特點
我國土地廣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各區域所具有的審美、語言、人土風情等差異因素共同造就了我國悠久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也是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關于民主聲樂的演唱方式達到了三百多種,這些風格形式各異的唱法,將我國多種多樣的音樂素材及變現風格進行了全面的展示。音樂發展的融合創新、歷史的傳承與變遷、文化的影響和融合、不同民族、地域的人土風情差異,這些因素在相互的碰撞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民族聲樂藝術。
(二)文化的屬性
民族聲樂在世界多元化的發展形勢下,根據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是必須的。民族聲樂的本質優勢在于獨特的自身文化,但是,也應看到世界經濟、政治等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作用。從目前來看,歐洲音樂文化已經不再處于主導地位,中國的民族聲樂也在積極的走出國門,面向世界。要想更好的實現民族聲樂對中國文化的藝術魅力展示,必須要保持自身音樂文化特點的基礎之上,與國外聲樂文化進行有效的借鑒和完美的結合,這樣才能讓民族聲樂的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三、民族聲樂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一)保護之上創新發展
民族聲樂中的戲曲、民歌等藝術形式是我國歷史上流傳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果放棄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么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變成了無根之木。這些民間藝術又有著自身獨特且根本的優勢,我們要向實現民族聲樂的不斷創新發展,就必須對這些遺留的藝術進行大力傳承和保護,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優秀聲樂藝術形式,不斷探索創新屬于自己獨特風格和優勢的藝術展現空間。這樣才能在世界聲樂藝術的發展融合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構建全面聲樂體系
聲樂教學是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有效實現途徑,所以,構建多元化聲樂教學體系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在聲樂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建設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學生唱法、聲音、風格等,有力做到因材施教。第二,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在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發音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氣質。第三,要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學習民族聲樂不但要堅守自己的個性和特質,也要參考和吸取國外優秀聲樂的優勢部分,這樣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三)人才培養與時俱進
民族聲樂人才的培養決定著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前景。因此,人才培養當成一項長期的發展建設任務去持續抓好。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素質眼光和創新能力。要引導學生善于借鑒和吸收國外優秀的聲樂藝術成果,避免其在藝術道路發展中故步自封和盲目自大等情況,通過我國聲樂藝術文化優勢的發揚和國外音樂藝術的合理借鑒,經過自身的感悟和創新,形成獨特且被易于社會廣泛接受的多元化民族聲樂藝術,從而為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做出有利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柯琳.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民族聲樂發展之路[J].貴州民族研究,2010,01:64-70.
[2] 胡郁青.論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J].中國音樂,2007,04:147-150+168.
[3] 李萍.重視現代民族聲樂理論的建設與發展[J].音樂研究,2006,0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