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珂
摘 要: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系統具有海綿的特性,可適應氣候變化及環境變化,即便遇到自然災害,也可通過自身“彈性”對自然災害產生抵御作用。雨水季節時,海綿城市可通過吸水、蓄水、凈化水等作用對水資源進行貯存,并加以利用,極大程度提升了水資源利用率,保證了城市用水需求。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法定化
1 海綿城市的內涵
海綿城市是指把城市建造成具有海綿功能的城市。通過低影響開發技術的系統運用,恢復傳統粗放型建設破壞的生態環境,保護原有的水生態系統,減少徑流,減輕暴雨對城市健康運行的影響。海綿城市理論與綠色基礎設施技術主要區別在于它的宏觀性。綠色基礎設施技術關于雨水排水管理方法側重于景觀設計以及相應的技術創新,缺乏對生態環境系統水平的綜合考慮。海綿城市理論強調生態優先,以整個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建設一個綠色網絡、水文網絡的系統梳理,支撐起了海綿城市的骨架。在水文網絡與景觀基礎上,將通過低影響開發技術,最終來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
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的一種新型理念,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形象概念,通過建設可滲透路面與綠地等方式,使我們的城市具有像海綿一樣有彈性,可以在降雨的時候吸水、滲水、蓄水、凈水,在需要的時候將吸收到的雨水釋放并加以有效利用,防止了城市洪澇災害,減輕徑流的污染負荷,從而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改善城市景觀和城市氣候微調等。將各種資源合理有效地統籌規劃,以降低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水循環系統。
2 “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原則
2.1 規劃統籌,兼顧遠近
要對海綿城市的建設進行前期的規劃與統籌、做到各個系統相互協調,在確保建設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將時序合理化,做到項目的實施評估與績效考核的準確性,確保海綿城市的持續性建設。
2.2 優先生態、注重安全
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提高低影響開發設施的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
2.3 因地制宜,科學化,合理化
充分結合海綿城市內灣、水系發達但生態條件不足、新建道路和公共建設施諸多條件,選用滲、蓄、滯、凈、用、排各類設施組合,因地制宜展開建設。主要針對海綿城市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礦化度高,土壤下滲難度大,鹽堿地分布廣泛蒸發強烈,進行科學合理因地制宜改善。
2.4 全面協調發展,綜合提升
統籌城市基礎設施,與道路、綠地、豎向、水系、景觀、防洪等相關內容充分銜接。基于“海綿”理念,全面協調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海綿城市建設,實現統一規劃、建設、管理與協調。
3 海綿城市規劃法定化思路及內容
3.1 我國現行法定規劃體系思路及內容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法定規劃包含由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由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的詳細規劃。法定規劃具有典型的空間均衡、全面統籌、協調安排等特點,在規范規劃程序、內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導和法律約束作用,以保障規劃實施的可執行性和有效性。
當前法定規劃體系中,從總體規劃階段,到詳細規劃階段,對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逐一提出了結構、原則、功能等要求,對水系、綠地、管網的管控則由總體原則、保護范圍及空間形態、控制指標等層層遞進,最后落實到分區地塊控制范圍及要求,乃至各項設施設計情況(表1)。整體而言,法定規劃體系對相關雨水利用設施用地空間的布局做了自上而下的明確要求,但相較于海綿城市規劃中提出的“山水林田湖”系統性理念、總體與分區指標控制、管控與落地要求等內容,足以充分體現專項規劃的專業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這些內容對于促進城鎮化與生態本底的協調發展尤為重要,也深刻反映了推動海綿城市規劃法定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2 海綿城市規劃法定化思路
海綿城市規劃法定化的主要意義在于,在法律制度層面上全面保護原生的海綿本底、全面修復受損的海綿空間、全面管控新建的海綿設施。因而,在探索海綿城市規劃法定化的過程中,可基于以下幾點原則及思路來循序推進。
(1)可協調性。基于分層設計(總體規劃階段、詳細規劃階段)的理念,促進海綿城市規劃與法定規劃體系各層級的深度、實施時序、編制內容等相適應,全程化同步法定規劃體系編制進程。在總體規劃階段,以格局理念、實施目標、實施策略為主;在詳細規劃階段,以指標落實、布局控制、實施要求為主;同時注重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與水系、防洪排澇、道路豎向、土地利用、綠地系統等規劃進行銜接調整,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2)可操作性。立足已有規劃成果,總結各地區規劃經驗,著力探索編制方法的異同點和適用性,補充和完善已有規劃編制辦法;就法定規劃體系中的發展目標、空間目標、工程設施、管理措施4項主要內容,探討將《考核辦法》中18項控制指標納入其中的可能性,并將其劃分為約束性指標和指導性指標兩類,分解落實到法定規劃體系中,實現規劃層面海綿城市理念的全過程控制(表2)。如對于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約束性指標,需要將其納入法定規劃體系的各個層級,而指導性指標主要在控制性、修建性詳細規劃層級分別進行指標落實和布局細化等研究。
4 結束語
海綿城市規劃是城市生態化、系統化發展的重要實踐,其本質是城鎮化與自然環境、生態資源的協調發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仍處于摸索調整中,因而普及和法定化規劃管理實施過程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 徐振強.海綿城市試點示范申報策略研究與能力建設建議[J].建設科技,2015(3):58~60.
[2] 王國榮,李正兆,張文中.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構想[J].山西建筑,2014(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