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
摘 要:后澆帶對于建筑裂縫的產生有著很好的控制作用,做好后澆帶的施工和加強后端帶技術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建筑施工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要不斷的進行創新,為建筑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基礎。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后澆帶設置;施工技術
1 前言
在鋼筋混凝土施工中,有一種特殊的施工技術叫做后澆帶施工。通過這種施工技術,可以將單獨進行的各個木塊結合成統一的整體,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對于保證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不過,這種結構是通過后澆帶技術后天結合在一起的,由于后澆帶處的斷面通常比較大,斷面處鋼筋分布密集,因此在支設模板時具有比較大的難度,尤其是建筑施工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如果有施工垃圾落入變形縫,那么就會給施工造成困難,導致鋼筋混凝土的質量不能夠達到標準。本文主要分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設置與施工技術。
2 后澆帶的形式及作用
隨著高層建筑的逐漸增多,后澆帶的作用也愈發凸顯出來了,從后澆帶的作用和功能上的差異來區分,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種:
(1)后澆溫度帶,該種后澆帶的功能在于抵抗溫度應力,從力學角度進行分析,對于新澆的混凝土而言,它的硬結過程必然是一種收縮形態,由其澆筑出來的建筑構件熱脹冷縮現象較為明顯。絕大多數混凝土在澆筑后的前1-2個月之內,基本能夠完成硬結收縮的過程,不過由于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對結構的作用仍然存在,構件的形變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在其內部形成溫度應力,如果內部溫度應力過大勢必致使構件中出現裂縫。后澆溫度帶的作用在于保證在施工階段,混凝土收縮的自由度足夠大,有效平衡掉收縮應力,有效地提升了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
(2)后澆沉降帶,在高層建筑的設計和實際施工上高層建筑和裙房的結構存在著差異性,設計上,兩者是整體的形式,但是具體的施工過程,兩者是分開施工的,后澆帶的作用在于先將各個部分暫時性的斷開來,當完成主體結構的施工且沉降量超過50%以后,再實施連接部分混凝土的澆灌工作將高、低層連為有機的整體。
3 后澆帶的設置技術
(1)由于普通的混凝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開裂問題,所以,在設置后澆帶時應該秉承著釋放結構的大部分約束應力的目的,利用混凝土填縫可以對抗結構的殘余應力。在設計圖紙時就應該考慮到施工過程要設置后澆帶的問題,并在圖紙中體現。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需要通過設置后澆帶才能解決施工問題的情況時,必須經設計部門勘查同意以后才能夠設置。
(2)設置后澆帶的間距要合理,不要太寬。通常在矩形的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設置間距可以設定為40m,后澆帶的寬度通常可以設置為800mm左右。設置后澆帶處的梁板鋼筋不能斷開,如果板、梁的間距非常大,可以斷開,并在澆筑變形縫前將鋼筋焊接好,如果跨度不大,必須一次性將鋼筋配足,這樣可以方便施工。在后澆帶沒有澆筑時,支柱模板不能完全拆除,這樣能夠避免因梁板形成懸臂而產生變形。選擇后澆帶的設置位置時,通常要選擇混凝土結構受力最小的部位,通常實在板或梁的反彎點周圍。后澆帶的斷面形式通常是在澆筑完成后連接,不留直縫。在板上設置的后澆帶要留斜縫; 而基礎和梁通常應該留企口縫。
4 后澆帶施工技術
4.1 底板后澆帶模板支撐
采用鋼筋作為底板骨架,側模支護為底板鋪設的三層鋼絲網。某建筑中底板厚 1.3m ,對此底板設置后澆帶做模板支撐時是這樣設置的: 使用的水平筋的規格為Φ18@100,豎向的立筋,規格為Φ25@ 250。制作鋼絲網側模支護時,三層鋼絲網分別采用3目、5目以及10目的鋼絲網,將這三層鋼絲網綁扎在鋼筋骨架上。后澆帶由于側壓力大,因此支護模板的固定方式應該采用“拉”和“頂”這兩種措施,這樣能夠保證支護模板尺寸和位置的準確。
4.2 底板后澆帶施工和保護
后澆帶在放置的過程中,要保證其不被積水浸泡,應該在后澆帶處建一條混凝土帶,在帶內部設置集水坑,以及排水溝。這樣就可以在后澆帶澆筑前進行積水排除。為了放置有建筑垃圾進入后澆帶,可以在后澆帶的兩側砌磚帶,用膠合板將底板面和磚帶的轉交處封閉。
4.3 墻體后澆帶施工構造
墻體后澆帶施工時可以使用模板或者膠合板支撐,在先進行回填土后澆筑墻體的后澆帶施工中,由于后澆帶通常要放置很長時間,因此在工期緊、場地小以及需要對室外土方進行及時回填的施工情景下,后澆帶就需要被臨時封閉。通過砌擋土墻或者設置預制板等方式將其其封閉。為了防止在回填土方或者對場地進行平整時地下水滲到地下室中,需要在后澆帶設計防水層。
4.4 后澆帶澆筑
在后澆帶澆筑時,混凝土的厚度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設定,這樣可以防止因澆筑厚度過大而導致對側面支護模板的壓力過大,導致支護外凸,這樣就形成了尺寸偏差。在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必須要分層筑搗,為防止在進行混凝土筑搗時水泥漿過分流失,必須要控制側面支護模板和振搗棒之間的距離,振搗棒通常應該距離側面支護模板 20cm左右; 垂直施工縫的澆筑振搗應該采用鋼釬,這樣能夠確保其振搗的密實性。
5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后澆帶技術的施工的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開裂滲漏甚至危及結構安全的質量事故,因此,后澆帶在施工中應當嚴格依照施工設計及規范要求。
(1)后澆帶的接縫形式在施工時必須嚴格依照施工圖的規定,在接縫中使用堵頭板,并依據接口的實際形式在堵頭板上相應位置裝上相對的凸條。然而部分施工單位由于沒有依照施工圖進行施工,在接縫處沒有采用堵頭板支模而留出一個自然的斜坡槎,從而導致混凝土在施工縫處的澆搗變得非常困難,造成混凝土密實度不夠而難以達到設計強度等級要求的現象。這種情況若發生在地下室底板上,甚至還可能產生滲水等嚴重現象。
(2)后澆帶澆筑凝土前,需要對整個截面進行清除水泥薄膜、軟弱混凝土層及表面松動砂石等依照施工縫要求的清除雜物處理,同時還要用水將兩側混凝土鑿毛沖洗干凈,并保證兩側混凝土保持24h以上的濕潤。部分施工單位在澆筑后澆帶內混凝土時沒有對兩側混凝土做鑿毛處理,因而難以保證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強度,甚至導致后澆帶兩側出現極易滲水的貫空裂縫。
(3)應對后澆帶完成的先澆混凝土四周設計臨時圍欄的防護,并將局部進行覆蓋,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鋼筋污染房梁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還為了預防鋼筋被人踩踏。部分工地后澆帶先澆混凝土完成后,沒有加以設欄防護,從而導致鋼筋雜亂、鋼筋被嚴重踏彎以及建筑物受污染嚴重等現象。
(4)應采用無收縮并摻用微膨脹劑的混凝土進行后澆帶后澆混凝土,并且在澆筑時還要將混凝土振搗密實,注意實時地進行澆水養護等。然而部分施工單位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來進行后澆帶后澆混凝土施工。或者使用的后澆混凝土用量偏少且隨拌隨澆,從而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總之,建筑后澆帶在建筑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不僅方便了施工,加快的施工的進度,同時也有效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沉降差問題。在后澆帶設置和施工過程中應該綜合考量施工要求和施工現場,按照后澆帶的施工要求進行設置和施工,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對其進行養護,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保證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玉龍.后澆帶施工技術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
[2] 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設計實例與安裝[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11).
[3] 符文俠.探討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澆帶技術[J].中國電子商務,2012(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