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盛德
【摘 要】目的:比較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牙列缺損患者,依據奇偶分組法將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修復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低,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較高,經計算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牙列缺損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常規修復;牙列缺損;療效比較
牙列缺損是臨床常見的部分牙齒缺失性疾病,該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發音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礙,并嚴重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加強對牙列缺損疾病的治療研究,為患者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幫助患者恢復面部美觀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為此本次研究便將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進行了比較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分析對象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牙列缺損患者80例,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患者,觀察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20-58歲,中位年齡(39.0±3.2)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21-58歲,中位年齡為(39.5±3.3)歲,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修復治療,消毒清潔口腔后,行麻醉處理,麻醉藥物采用利多卡因,濃度為2%,麻醉麻醉成功后,將患牙、牙菌斑及牙結石清理干凈,3個月后待患牙位置牙窩完全愈合,實施固定橋修復,定制試戴患牙模型,患者試戴合適后完成修復;觀察組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首先消毒清潔口腔,采用2%多卡因行麻醉處理,隨后對牙槽行L型切口,牙槽充分暴露后定位牙槽,使用先鋒鉆做導向,依照預定深度、直徑及大小進行確定后使用擴孔鉆,當頸部完全成型,將相應的口腔種植體植入,緊旋螺絲后行軟組織縫合。術后連續3天給予患者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使用漱口液常漱口,1周后拆線。
1.3觀察標準
將兩組患者治療后出現的牙齦出血、牙齒疼痛及修復體脫落等并發癥發生率進行隨訪記錄對比。
1.4治療有效率判定
治療后患者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經檢查患者缺損牙列徹底修復,外觀良好,未發生并發癥則為“痊愈”;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經檢查患者缺損牙列基本修復,外觀良好,出現輕微并發癥則為“顯效”;患者上述指標均無明顯改善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組間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經x?檢驗,組間數據差異在P<0.05時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85.0%相比較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20.0%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其數據結果僅為5.0%,組間數據差異經計算顯示(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見表2。
3 討論
牙列缺損是臨床牙科常見的疾病,該病的誘發因素較多,其中包括齲齒、外傷及牙周炎等因素,最終使牙列受到破壞,增加了余留牙齒的負擔,致使患者出現牙齒松動及咀嚼困難等癥狀,因此給患者的飲食、健康及面部美觀造成嚴重影響[1]。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是臨床治療牙列缺損常采取的方法,兩種療法雖各有優點,但由于常規修復后患者易發生牙體松動、缺損及斷裂等現象,因此易導致患者出現牙齦出血、牙齒疼痛及修復體脫落等并發癥[2]。而口腔種植修復采用的是與天然牙結構基本一致的人工牙,可以正常刺激壓槽,防止萎縮及松動現象發生,具有穩定性高及美觀性強等優點,治療后可有效恢復患者咀嚼功能,并使患者的牙齒美觀達到理想標準。因此目前被臨床作為治療牙列缺損的首選方法[3]。在本次分析結果中也顯示,與采用常規修復治療的對照組相關數據比較,采取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提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治療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幫助患者恢復咀嚼功能,滿足患者對牙齒美觀及面部美觀的要求,該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會杰,陳貴豐.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6,37(4):583-584.
[2]張秀芳,童興旺.種植義齒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2):191-193.
[3]李艷霞.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7,12(6):3558-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