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婷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采用中醫護理應用于中風偏癱患者康復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以供護理工作參考使用。方法:選擇200例患者做研究,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中醫護理結合常規護理,選擇評價指標,列表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經過本次試驗比較,觀察組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手指功能均優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于臨床。結論:實施中醫護理后的觀察組能夠改善患者臨床情況,有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中風;偏癱;中醫護理;康復
引言:
中風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西醫又稱之為腦卒中,從中醫角度來講多是由于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所致,主要表現為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四肢麻木等。半身不遂又稱為偏癱,多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及舌下部運動障礙。中風患者病情變化迅速,發展較快,治療不及時可產生半身不遂、偏癱等一系列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于發生中風偏癱的患者應予以積極治療搶救患者生命,在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也是至關重要的。研究發現采用中醫護理對中風偏癱的效果明顯。本文探究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住我院的200例患者,將其隨機均等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包括男、女患者分別是50例,年齡40~73歲,平均(54.13±6.3)歲,病程在4個月至3年,平均(1.6±0.5)年。對照組有5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42~70歲,平均(59.26±4.1)歲,病程5個月至2年,平均(1.3±0.5)年。由于兩組病人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沒有明顯差異,并且P>0.05,所以存在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即對患者的負面心理問題進行安撫、幫助其選擇舒適的體位、指導患者健康飲食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中藥熏洗:將紅花、桑枝、海桐皮和伸筋草等中藥煎熬成湯,先利用熱力指導患者進行熏蒸,待其溫度降至40℃左右就可進行熏洗、浸泡,為使藥液能夠獲得充分的吸收,還可配合足底按摩。在熏洗過程中,護理人員須對藥液溫度進行控制,主動詢問患者溫度是否合適,以避免燙傷現象的發生。2次/天,每次大約20min。②針灸:選擇患者的足三里、尺澤、合谷、曲池等穴位進行針灸,1次/天,每次持續20min左右。③穴位按摩:根據患者的癱瘓部位選擇不同的學位進行按摩。上肢選擇肩貞、手三里和肩井等穴位,下肢選擇風市、絕骨等穴位,面部則選擇地倉、下關和太陽穴等穴位。同時還可按摩太沖、腎俞、大椎和脾俞等穴位。3次/天,每次10min左右。④飲食護理:對于中風患者來說,飲食應以水果、蔬菜和谷類食物為主,叮囑患者盡量不要食用高糖、高鹽、辛辣和油炸等食物。脾胃氣虛患者應多食用糯米、紅棗等;脈絡阻滯患者應多食用柑橘、蘿卜等。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飲食的時候需對食物與藥物之間的關系給予重視,避免食物中毒等現象的發生。
2 結果
通過本次試驗,比較兩組數據,發現觀察組的表現優于對照組,臨床具有可比性,如下表1為詳細數據比較。
3 討論
中風是臨床上比較危急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其病情變化迅速,病死率高。多數患者在中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出現,偏癱就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及舌下部運動障礙。中風偏癱后對患者的日常活動和肢體活動造成了很大困擾,甚至影響患者生命,因此在診斷為中風后應及時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常規的中風偏癱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效果一般,研究發現采用中醫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中醫護理從患者情志、穴位按摩、中藥熏洗、中醫辨證飲食護理以及康復訓練等方面入手,極大提高了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中醫護理主要原理就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促進患者周身血液循環進而加快患者肢體的恢復。應用中藥的熏蒸和外敷等護理,通過中藥與熱力之間的協同而達到行氣活血,驅散寒癥,化瘀止痛,溫經通絡的效果,加快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使周身代謝加強。對患者進行按摩處理效果顯著,對太沖穴的按摩可以柔肝養血,升血益氣;對脾腎俞穴的按摩能夠提升精氣,增強臟腑功能。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可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物之間以及食物對藥物的相生相克。相對于常規護理,中醫護理對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均有明顯作用,進而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為探究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130例中風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予以中醫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中醫護理干預對于中風偏癱患者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4 結束語
為了幫助中風偏癱患者治療并且盡可能的恢復功能障礙,改善生活質量,將其對社會和家人的壓力大大降低,所以康復治療特別重要。肢體康復鍛煉的初期,可以加快形成腦側支循環和病灶周邊組織、健側腦細胞的新生代謝,并且可以使腦的塑造型更加充分。中醫辯證指示,選擇中醫護理干預,利用如中藥熏洗、針灸、飲食干預、穴位按摩等方法,可加快患者康復進程。通過本項試驗,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后,觀察到中風偏癱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可以更快康復。總之,中醫護理方法能夠幫助恢復患者的上、下肢功能和手指功能。患者的肢體靈活程度能夠得以提高,其創傷也可得到有效降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所以,此種方法可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王秀霞.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病人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8):2619-2620.
[2]梁茜茜.穴位按摩護理技術應用于中風偏癱康復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8):53-55.
[3]孫秀敏.中醫護理對60例恢復期中風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5):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