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觀察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效果觀察及凝血功能影響。方法:選定本院收治的先兆性流產患者50例,研究時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分組原則以入院順序奇偶性為主,分對照組(25例,應用屈孕酮治療)、試驗組(25例,在對照組基礎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比較治療效果和凝血功能。結果: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2.00%)顯著較對照組(68.0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試驗組治療前1周,D-二聚體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但P>0.05(不具統計學差異),治療2周后兩組水平降低,且試驗組較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在先兆流產治療中,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效果理想,且利于凝血功能恢復,較單純給藥治療療效突出,值得借鑒。
【關鍵詞】先兆流產;低分子肝素鈉;地屈孕酮;凝血功能
先兆性流產臨床較為常見,主要癥狀為陰道流血、下腹疼痛、宮口未開等,若治療不及時會發展為完全流產,嚴重影響產婦健康,甚至會威脅胎兒安全,因此臨床需給予及時有效治療 [1]。目前臨床多采取藥物治療方式,其中口服孕激素應用較為廣泛,且近年來臨床日漸重視聯合給藥治療,效果較為理想。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探究了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對先兆性流產的治療效果,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收治的先兆性流產患者50例,研究時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分組原則以入院順序奇偶性為主,分對照組(例數=25)、試驗組(例數=25)。對照組年齡23-39歲,平均(31.23±2.99)歲,孕周5-8周,平均(6.63±0.41)周;試驗組年齡22-39歲,平均(30.83±2.71)歲,孕周4-8周,平均(6.01±0.55)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比較,P>0.05(不具統計學差異),可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地屈孕酮(荷蘭 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注冊證號:H20110159)治療,起始劑量40mg/d,1日后調整藥量為20mg/d,每隔12h服藥1次;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愛德藥業(北京)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6825)治療,1次/d,腹壁皮下注射,5000U/次,兩組均持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顯效:腹痛消失,陰道流血停止,檢查顯示正常妊娠;有效:腹痛、陰道出血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有效率為前兩者占比之和[2-3];D-二聚體水平檢測與比較,于治療前1周和治療后2周開展。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4.0軟件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 )形式表示,計算以t檢驗為主;計數資料數據,以[n/(%)]形式表示,以 檢驗為主,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2.00%)顯著較對照組(68.00%)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詳見表1。
2.2凝血功能
試驗組治療前1周,D-二聚體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但P>0.05(不具統計學差異),治療2周后兩組水平降低,且試驗組較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詳見表2。
3 討論
先兆性流產臨床發病率較高,是孕早期流產情況,及時有效治療可促使妊娠繼續,臨床研究指出,先兆性流產發病與機體凝血活性物質抗磷脂抗體相關,導致患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情況,胎盤循環出現局部血栓情況,因此臨床治療應適當進行抗凝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療效、D-二聚體水平由于對照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地屈孕酮是為口服孕激素,具體結構接近內源性孕激素,對子宮內膜前列腺激素合成氣道抑制作用,并降低炎性介質釋放量,進而穩定子宮內膜,但藥物抗凝作用不明顯,低分子肝素鈉具有提升機體抗凝血酶Ⅲ活性,進而緩解胎盤局部血管阻力,進而促使血液黏度降低,有效調整血液高凝狀態,與地屈孕酮聯合使用更利于增強胎盤血液灌注,促使子宮內部微循環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
綜上,在先兆流產治療中,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效果理想,且利于凝血功能恢復,較單純給藥治療療效突出,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慧,吳小妹,周玉華,等.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28(18):2499-2502.
[2]李清云.低分子肝素鈉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效果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19):47-48.
[3]李曉飛.低分子肝素鈣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對先兆流產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內科,2017,12(5):674-676.
作者簡介:
金鳳鳳(1988.5-)女,漢族,籍貫:浙江東陽,住院醫師,本科,研究方向: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