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慶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復發性流產患者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變化。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復發性流產患者90例,分為3組,30例為稽留流產組;30例為復發性流產組;30例為正常早孕組。結果:稽留流產組與正常早孕組比較,血漿 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 C、蛋白 S 活性無明顯變化(P>0.05),復發性流產組與稽留流產組及正常早孕組比較,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 S、蛋白 C 明顯降低(P<0.05)。結論:早期的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血栓形成風險升高,檢測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可以預測患者血栓發生率,對臨床用藥和改善妊娠結局非常重要。
【關鍵詞】復發性;活性;血漿;蛋白C;蛋白S;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
D-二聚體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出血、創傷、妊娠和手術后炎癥所引起的,D-二聚體的增加說明患者出現了血栓性疾病。抗凝血因子是主要的血栓抑制劑,作用是可以使活化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避免血管血栓的形成[1]。蛋白C是由肝合成的維生素K依賴性蛋白,蛋白S與蛋白C是協同因子[2]。蛋白S激活蛋白C,凝血因子可被激活的蛋白C失活,最終避免血液凝固。如果患者身體中缺乏蛋白C蛋白S是很常見的染色體顯性遺傳,容易產生死胎、死產,容易形成血栓。而復發性的流產患者有復發性微血栓的形成,會導致患者多次流產。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變化表明患者體內凝血和纖維蛋白酶的失衡。本篇分析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變化,來預測復發性自然流產患者血栓的可能性。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選取稽留流產并且之前無流產現象的患者30例作為稽留流產組;選取稽留流產并且有多次流產經歷的患者30例作為復發性流產組;選取同期行人流術并且沒有流產經歷的患者30例作為正常早孕組。3組患者在年齡、體重、質量、血壓、空腹血糖方面并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有婦并發癥的患者;排除血栓形成疾病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比較3組患者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變化,檢測方法是:采集病人血液放入枸櫞酸鈉抗凝管中,3 000 r/min,經10分鐘離心,選取試管上方血漿及時檢測。通過我院的sysmex CA7000分析檢測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3]。
1.3觀察指標
sysmex CA7000分析檢測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看看它們之前的關系。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 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復發性流產組與正常早孕組比較,血漿D-二聚體升高、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明顯降低。稽留流產組與正常早孕組比較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具體見表一。
3 討論
復發性流產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感染因素、內分泌異常等,血栓形成傾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血栓前的狀態就是患者的妊娠是由多因子構成的。有些病理改變可以使患者的促凝因子增多,血液淤帶是由物理改變的,這種狀態會對有遺傳或者后天所形成的血栓患者有影響[4]。一般,患者的凝血抗凝、纖維蛋白溶解之間都會相互制約,他們之間都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關系,為了使患者體內的血液呈流動狀態[5]。如果患者體內的這份平衡被打破,就會使患者形成血栓從而導致患者出血,這種動態平衡是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有關,還與患者血管皮內細胞的穩定性有關。復發性流產發病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使孕婦的凝血功能的變化,對于復發性患者來說,早期的得到預測和診斷對于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復發性流產發病之前就可以做好措施,可以避免病理變化的發生。所以,在預防治療復發性流產的過程中找到復發性流產早期預測指標是非常關鍵的[6]。我們采用觀察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來檢查預測標準。D-二聚體是一種蛋白降解產物,D-二聚體的產生和增加都會影響凝血和纖維蛋白的活性。通常在患者的妊娠期間D-二聚體生理性會增多,但是不好的是,如果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會造成血栓,這與不良妊娠的結果有關。
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來看稽留流產組與正常早孕組比較,血漿 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 C、蛋白 S 活性無明顯變化,復發性流產組與稽留流產組及正常早孕組比較,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 S、蛋白 C 明顯降低。D-二聚體在不同的組內有不同的現象,比如在正常早孕組里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復發性流產組要高于稽留流產組。這是因為復發流產組患者經過多次流產,使患者體內的凝血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打破了他們之間的平衡,最后導致患者血栓的形成,又把患者體內的纖維蛋白溶解因子激活,D-二聚體升高。稽留流產組與正常早孕組比較的話,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但是復發性流產組與其他2組比較的話,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是降低的。患者血栓的形成一般與不良妊娠是有關系的,而且還與抗凝血酶缺陷有關。抗凝血酶在患者妊娠期間是沒有顯著變化的,但如果缺乏抗凝血酶的患者會發生早中期流產的可能,并且,可能性還會增加。我們所說的妊娠血栓疾病會激活患者體內的凝血途徑,減少患者身體的凝血,減少患者體內抗凝生理平衡,這樣的結果就是會使患者的凝血亢進,產生大量的凝血酶,最終會導致大量的血栓在患者的身體中形成。與此同時,會減少許多抗凝血酶Ⅲ,活性相對減少。將組織因子釋放,讓其產生大量的凝血酶,在蛋白S下協同蛋白C一塊激活,消費掉許多抗凝物質。由于蛋白S是蛋白C的輔助因子,所以蛋白S也會被消費掉。經過上述表述,在患者的懷孕期間會形成血栓的原因是由于抗凝活性的降低。所以,據專家預測,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降低,使患者體內的凝血和抗凝血的動態平衡打破,加上子宮螺旋動脈血栓的產生,最終導致患者的反復流產。
綜上所述,早期的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血栓形成風險升高,檢測血漿D-二聚體、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可以預測患者血栓發生率,對臨床用藥和改善妊娠結局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賀曉霞, 王若光. 補腎化瘀方治療孕早期復發性流產前血栓狀態的臨床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16,22(6):209-211.
[2]朱海生, 王仁生, 嚴浩林,等. 早期宮頸癌患者手術前血漿D-二聚體水平影響術后復發[J]. 腫瘤, 2016, 36(11):1254-1259.
[3]黃影蓓, 李翠麗. 術前血漿D-二聚體與早期宮頸癌術后復發相關性研究[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7, 24(8):566-569.
[4]趙艷軍, 李富利, 劉超,等. 床旁即時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險程度的早期評估價值[J]. 山東醫藥, 2017, 57(46):70-72.
[5]魏競男, 王愛麗, 陳彥,等. 壽胎丸合四物湯加減治療腎虛血瘀型復發性流產患者對細胞免疫因子的影響[J]. 遼寧中醫雜志, 2017(9):1887-1889.
[6]陳聰, 蔡毅, 曾超勝,等.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D-D二聚體的影響分析[J].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7,3(7):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