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獨癥兒童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存在一些問題,在面對事情時他們常常體現出唯唯諾諾、膽怯與退縮等,很難真正上的直面各種困難。但是通過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孤獨癥兒童對于音樂并不排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甚至會展現出超強辨音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治療孤獨癥兒童患者的多種診療手法中,音樂治療以其獨到的優越性贏得了更多的認同與贊揚,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快的敞開心扉、給與他們生活的勇氣,越來越多的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也逐漸接受音樂治療,效果十分顯著。本文主要針對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過程匯總音樂的積極作用進行研究與討論,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音樂;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
1 孤獨癥兒童
1.1孤獨癥兒童的基本概念
現階段,其實世界各國在孤獨癥兒童研究方面也沒有給出更具權威性、更加統一的定義。國際上所說的:“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其簡稱為ASD,其是說一些在人際交流以及社會性互動等方面存在明顯障礙與缺陷的兒童,并且這些兒童在興趣和行為上也存在的反復性與固有性,我們此類癥候群歸類到廣泛性發展障礙的范疇之中。
1.2孤獨癥兒童患者的臨床特征
1.2.1言語發育障礙
孤獨癥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正常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語言作為我們人類文明的重要瑰寶,其在日常生活、科教活動以及歷史傳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言語發育產生問題,那么則會導致與他人溝通不暢,而我們人類又是在與別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找尋自我價值、總結經驗、謀求進一步發展的,因此如果長期處于言語障礙的狀態中,只會使自閉癥狀更加嚴重,對于兒童的自我發展益處甚少。有些自閉癥兒童也不是一言不發,可能在一些特定場合下,經過多次心理活動后在人面前“蹦”出一兩個單字或詞組,不僅詞匯量有限,而且通常情況下都是一些復制性的語言,不能表達其內心真情實感,而他們也不會用自己的話語去與人溝通交流,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孤獨癥兒童完全不說話。
1.2.2社會交往困難
我們人類是一種群居生物,從古代原始部落的形成到現代化國家的建立,可以看出我們人類需要在大團體中實現自我價值,編織出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而孤獨癥兒童最顯著的核心特征就是社會交往困難,這是因為這些兒童在感情交流方面受到限制,別說是外人,就算和自己的父母也猶如隔了一座大山,根本不能正常的與他人進行社會交流。我們普通人可能對一個沒有關系或不熟悉的人形不成社會性的情感反應,而自閉癥患者不論他人關系和自己有多好、也不論熟悉不熟悉,基本上都是沒有社會情感反應的,所以更多時候他們所顯示出的常常是莫不關系與冷漠,一般不存在主動交往行為,因此在一些公共場合很難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
1.2.3行為方式僵硬
孤獨癥兒童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常常會花費較多時間沉浸在某種事物之中,其專注力異于常人,但是其玩法較為單調,可能一種東西他會玩很多次,并且每次都用同一種玩法,他們對于變化是不認同的,不是特別安靜就是特別好動。孤獨癥兒童存在固執、不適應新環境等特征,有些甚至存在自殘或攻擊性行為。
2 音樂在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中的作用
2.1改善孤獨癥兒童的社會性缺損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抒發,我們將音樂用于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之中,能夠通過音樂本身的優勢所在來引導兒童自由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引導孩子非條件反射性的去感受身邊人、身邊事,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改善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缺損問題。我們可開展各類音樂活動,讓兒童充分享受到音樂魅力,教會他們如何禮貌待人、如何與他人分享、如何進行合作等等,在音樂中逐漸感受他人,使他人情感與自我情感發生共鳴,因此提升他們得社會適應力。
2.2改善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缺陷
對于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中音樂訓練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過程。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障礙與認知缺陷是最大的問題,但是生理結構上來說,孤獨癥兒童的語言功能不是不能提升的,只要通過后天的有效引導與勤學苦練達到正常水平不成問題,而音樂作為一種沒有言語支撐卻能抒發個人情感的藝術形式,其中音調的高低起伏等等形成了滿是抑揚頓挫的有聲語音,因此我們可以將音樂與語言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從純音樂欣賞,逐漸到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等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慢慢提高音樂與語言的關聯性,在提升康復訓練趣味性的同時為日后學習正確發音做準備。
2.3豐富孤獨癥兒童的日常生活
通常情況下孤獨癥兒童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受到音樂的吸引與影響,因為在音樂的世界中他們能夠感受真我,因此他們更加熱愛音樂、更加需要音樂的陪伴。音樂對于兒童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可以在人前表演的才藝,更是提高其藝術修養的重要手段,音樂的多樣性不僅能豐富孤獨癥兒童的日常生活,更能起到培養學習興趣、提升孩子自信心與滿足感的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現階段我們并沒有達到完全攻克孤獨癥的水平,但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總結了諸多經驗,而將音樂運用在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可謂是益處良多,希望相關工作者加大研究力度,探尋出一條治療孤獨癥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David J.Elliott.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M].齊雪等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姚沛彤.淺論殘障人的音樂教育——音樂和特殊教育中人的需求[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1)。
作者簡介:
張君(1988-)女,蒙古族,內蒙古錫林浩特市人,畢業學校:內蒙古醫學院 初級助理實驗師,研究放方向:康復治療技術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