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軍
摘 要: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飲用水資源總量為2.8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為230m3,約為世界人均值的1/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各地流域水體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隨著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實施,供水需求快速增加,然而由于河流水質普遍較差,已找不到潔凈的飲用水源。為了解決這一嚴重供需矛盾,加強自來水廠凈水處理,使之能用于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以克服清潔水源短缺的困擾,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關鍵詞:水質安全;凈水處理;“膜”法水處理;自來水廠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飲用水的污染尤為突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表明:由于飲用不良水質導致的消化疾病、傳染病、皮膚病、糖尿病、癌癥、結石病、心血管病等多達100多種。在我國,因為水質污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越來越多,解決水質污染問題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紹了自來水凈水處理新工藝——“膜”法水處理,以及對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城市水質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2 自來水水質的不安全性主要體現
2.1 水源污染
國家環境部門統計,我國 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國七大水系中,不適合做飲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適合作飲用水源,約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水體正受到工業廢水、汽車尾氣、農藥等中的苯、酚等有機化學污染及重金屬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2.2 自來水輸水管網的二次污染
自來水出廠后,經過漫長的輸水管網及高樓水塔、水箱、二次疊壓等設施,增加的污染物甚多,諸如鐵銹、污垢、細菌等,他們相互作用生成許多有毒及致癌物質,因此直接使用很不安全。
3 自來水水質常規處理方法
以地表水為水源時,常規處理主要是去除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病原微生物。在常規處理工藝中,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劑,使水中難以自然沉淀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顆粒絮體(傷稱礬花),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來,最后成為污泥排除。也可以在澄清池中同時完成混凝和沉淀過程。過濾是利用顆粒狀濾料(加石英砂、白煤等)截留經過沉淀后水中殘留的顆粒物,進一步去除水中的雜質 ,降低水的渾濁度。消毒是飲用水處理的最后一步 ,向水中加入消毒劑(一般用液氮)來滅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規處理工藝對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物和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對無機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屬離子和少量的有機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地表水經過常規處理工藝后,出廠水的渾濁度可以降到1NTU以下(運行良好的水廠 ,出廠水渾濁度可在0.3NTU以下)。對于未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常規處理后能夠達到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準,其一般化學指標和毒理學指標可以滿足對健康的要求。以地下水為水源時,常規處理工藝比較簡單,主要是去除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對于不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鐵、錳、氟、砷等)的地下水,只需消毒就可以達到飲用水水質要求。
4 先進的自來水廠凈水處理工藝——“膜”法水處理工藝
目前,我國60%~70%的水廠采用的仍是第一代的水處理工藝,即沉淀消毒法,這一工藝對水源地的水質要求較高。但由于有些地區水質上的先天不足,對水廠的水處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生物反應器(MBR)等膜法水處理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由于具有出水水質優良、裝置占地面積小等特點,且膜使用壽命長達10年左右,從目前技術來看,膜技術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例如超濾膜,孔徑有幾十納米,原則上說可以講水中間一切微生物截留下來,使得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一步,在污水處理與回用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加拿大澤能環保工程公司生產制造浸沒式超濾膜,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5 做好城市水質安全工作的措施
5.1 加強水質處理管理 ,做好日常常規檢測
安全的自來水要進入尋常百姓家,需要經過自來水廠水源取水、水質管理和二氧化氯藥品管理、供水系統管理、生產區安全管理等環節。要讓人民群眾真正用上優質安全的放心水 ,就必須把好每一個環節的關。
在取水點、取水井點 100m 范圍內嚴禁堆放垃圾及有害物質,嚴禁修建有害、有毒的廠礦企業。公司取水點設有防護標志,井口全部實行封閉管理 ,取水井點一旦出現水質污染或人為造成水質污染情況,立即暫停取水,同時啟動備用井點,及時向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門、市政府匯報,并會同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待水質檢測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5.2 對水質安全做到勤監測
水質化驗人員需全部通過水協資質培訓,取得上崗證和健康證 ,采取二氧化氯自動加藥機進行水質消毒 ,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全封閉水池 ,水質檢測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檢測。在供水系統的管理方面,公司每半年清洗一次清水池 ;每季度排放一次城區內的消防栓;對新安裝的自來水輸水管道進行沖洗 ,待水質檢測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對城區發生主管爆管,首先是將主管進行沖洗干凈后才進行恢復處理,確保管網無污染。
自來水公司要按照出廠水質綜合合格率大于98%,管網末稍水質綜合合格率大于98%,管網漏損率小于15% 的質量目標要求,堅持接受國家城市水質監測網成都監測站、市、縣疾病控制中心以及自來水公司中心化驗室四級水質監測,出廠水質必須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5.3 全面掌握水質狀況
全面掌握水質狀況,在水源處、水廠處理過程中和配水管網上都設立有水質采樣控制點,按照國家規定采樣化驗頻次進行分析化驗。同時對水廠出水水質,區別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進行水質管理考核 :對地下水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等 4 大類 35項指標進行細致的監測確保合格,對地表水則要求必須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并且水質混濁度在1 度以下,出廠余氯在 0.4mg/L~0.7 mg/L。
6 結束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強對水質處理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是提高水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除此之外,加強水質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因此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規范,加強對地表水的保護措施,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才是從根本上提高水質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盧蘇.淺議自來水水質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0(36).
[2] 原盛廣,王東紅,馬梅,等.自來水廠不同凈水工藝對持久性有機物的去除效果試驗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