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飛龍
摘 要:機械工程的技術創新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機械工程學科分為以下幾類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仿生技術等。機械工業是將機械工程領域的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的行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中重要的基礎產業,機械工業是各個工程領域發展的前提保障。
關鍵詞:機械工程;技術創新;自主創新
1 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經過 60 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國機械工業面貌從弱小落后轉變為比較完備的工業生產體系,成為國民經濟中技術裝備的重要保障,支柱產業地位突出。機械企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產品結構向高層次發展,國際競爭力得到了明顯提升。目前,機械工業正處于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該行業的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頭戲。
2 技術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
從全球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經驗看,各國都擁有強大的機械工業,并且強調該行業的優先發展地位。機械工業具有較強的后向連鎖能力,對其他產業產生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機械工業的發展不僅僅影響自身,而且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方向。機械工業高度化水平是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機械工業是科學技術物化的基礎,該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必須靠高新技術的突破來實現,而機械工程學科領域正是技術創新的基地。長久以來,機械工程就以增加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的經濟性為目標來研制和發展新的機械技術。隨著環保壓力不斷增加,新技術的研制也將降低資源消耗,發展潔凈能源,治理、減輕以至消除環境污染作為課題。
3 技術創新的方法
現在,國際上已經對超過 250 萬項出色的專利進行過研究,大大充實了 TRIZ (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 理論有效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它是基于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而非是盲目的創新。實踐證明,TRIZ 理論可明顯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并最終得到高質量的創新成果。試錯法、發散思維法、聯想法等傳統的創新方法,是 TRIZ 理論出現之前人們進行發明創造采用的主要方法。與這些傳統方法相比,TRIZ 創新法有不少優點,如該體系中總結了創新的規律性,使創新過程的方向感增強,提高了創新效率,有助于預測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時,TRIZ 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推廣性和普適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TRIZ 方法形成了自身比較完善的體系,并在多個行業得到應用。技術系統進化理論是 TRIZ 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4 機械工程技術創新模式
技術創新模式指借助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生產新的機械設備,提供新的服務。技術創新的模式可以根據技術創新的動力源、創新的內容、創新的重要性和幅度、技術創新的方法等劃分為以下幾類 。
4.1 合作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合作創新模式是指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之間聯合開展的創新活動。合作創新多出現于新興技術和高新技術領域,以共享資源或效益為前提,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合作期限,合作各方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協商投入,共同參與,分擔風險。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創新是國內外機械工程技術創新的重要模式。
4.2 自主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自主創新是來源于組織內部的技術突破,通過獨立的研究開發活動,獲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其成果通常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意味著在研究開發方面獨一無二的貢獻。自主創新可以擺脫技術引進和模仿造成的依賴性,其根本是占據技術領域的主動權。
4.3 模仿創新模式
機械工程技術的模仿創新即通過模仿并改進已有技術而進行的創新活動,是對率先進入市場的機械產品進行改造再創新,即首先掌握被模仿產品的技術訣竅,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創意,超過原來的技術水平,使新技術更具市場競爭力。模仿創新的優勢是能夠大量節約研發和市場費用,降低投資風險,但是這一模式具有較強的技術跟隨性。
5 構造有利于實現技術創新的機制
圍繞一項技術創新項目所要的開展活動非常多,例如,設計項目方案,協調多方力量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對技術創新項目進行風險控制,對創新人員進行有效激勵以保證項目成功實施,以及對技術創新效果進行績效考核等。技術創新機制是一系列動力、規則和程序組成的復雜系統,核心為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
5.1 投融資機制
科技是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科技的發展絕不是孤立的,財政、金融、稅收、貿易等相關政策共同作用才能促進技術創新蓬勃發展。因此,在制定機械工程技術創新計劃時,一定要有財政、金融、稅收、貿易等方面政策意見的參與和協調,使所制定的技術創新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5.2 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是指技術創新逐步展開的規范化過程,它通常包含 3 個運行循環,生產的物質流循環, 科技的信息流循環,資金流循環。技術創新就是在這3個循環同時進行、互相配合中完成的。
5.3 激勵機制
機械工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是管理者與研發人員(激勵主客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流,達成協調的過程。就利益隸屬而言,技術創新項目的管理者和研發人員是相互獨立的,因此激勵要依據實現雙方利益目標這一原則進行。
5.4 考核機制
在考核機制中,要建立考核原則,設計考核的流程和具體考核指標,明確負責人及其責任。考核的數據并不代表一切,它可能只是某些潛在管理問題的表象,關鍵在于技術創新項目管理部門如何綜合分析考核的數據結果,并以此作為技術創新機制管理的切入點,才能體現考核機制最有價值的意義。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是解放和發展現代生產力的根本途徑,開展技術創新的關鍵內容之一就在于建立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
參考文獻:
[1] 嚴桂英.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8(12).
[2] 李躍紅.機械工程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5).
[3] 李伊力,何筠.TRIZ :科技創新新方法——兼論 TRIZ 與傳統創新方法的比較[J].企業經濟,2009(8).
[4] 關士續.技術創新的運行機制和動力機制[J].未來與發展,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