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
摘 ?要:在我們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內容碎片化、形態同質化、思維培養淺表化等問題。作為對這些問題的處理與應對,高中語文專題教學就很充分的說明了它的優越性,專題教學不僅尊重同學們的學習權利,而且還從注重知識傳遞的效率轉向知識建構的質量,使高中語文課堂的整體效果發生了很大的改觀。高中語文專題教學以其讀寫共生的教學理念和類似學科活動課程的平臺功能,在聽、說、讀、寫的交互作用中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升和思維品質的發展,為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存在問題實際對策專題教學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近年來專題教學逐漸興起,它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總結,提出了多種看法和觀點,拓展了我們對專題教學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作為一種“自下而上”的改革實驗,專題教學依靠它直面現實的實踐取向和對口的現實策略,不斷吸引更多教師積極參與。特別是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改革的背景下,專題教學貼合了很多教師的初衷,老師們通過仔細觀摩發現自己正在探索的教學方式竟然與核心素養的培育息息相關。同時,以“專題教學”為主題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會逐漸展現出來,相信也即將會成為將來語文教育道路上極為推崇的最優選擇。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舊模式中高中語文教學的一些困境,并從多方面探討如何利用專題教學去解決這些問題。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實格局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同質化
現如今,語文課堂“千篇一律”“千課同構”的問題其實很普遍。學生從小學上到了高中,十二年的語文生涯,一樣的學習套路,甚至于每節課上還沒有等老師開口,學生大多已經知道老師要如何做了。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統一”。當下許多學校都喜歡把教學變成一個統一的過程,要求所有老師用相似的方法在規定的課時里完成同一內容的授課,這就為課堂教學的同質化埋下了隱患。這些拘泥于課時的教學模式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疏遠,也因此讓他們對語文的興趣一落千丈。
(2)教學內容的碎片化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其先后順序,這是基于一個傳統的教學認知:學習內容的質量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學習安排的順序越合理,學習效果也就越好。例如老舊課堂上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碎片化的知識,這些相互聯系不大的學習效益因為沒有系統化,就很容易變得毫無效果。而這種認知,一方面的確對語文課程總量的積累、學生語文學習內容質量的提升有有利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關于高中語文,優秀的名家大篇不計其數,要想對其進行序列化和結構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量的積累并不一定帶來質的飛躍,除非在量的積累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互動性。
(3)思維培養淺表化
從思維發展的角度來說,高中生在此方面呈現出明顯的發展訴求。他們希望從不同立場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得到多重解答,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唯一確定性的答案。同時,他們也更希望對某個問題進行更為深刻的了解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看表面。可是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在思維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訴求。教師一般都會按照固有的模式講授課程并進行提問,而且得到的標準答案也最后一定是歸結到試卷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開放的思維,也讓師生之間產生了隔閡,如此一來,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便會慢慢減少甚至消失,學習動力就也無從談起。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問題如何運用專題教學來化解
(1)改變教學組織形式,由整齊劃一到自主選擇
傳統語文教學過程,教師習慣在課堂直接給學生授課,而學生則機械性的聽課,這種做法使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少之又少,忽視了學生應有的學習權利。專題教學則反之,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它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例如在課程內容上,選擇以哪一位作家、哪一本名著為學習對象,教師往往通過問卷調查法或者直接訪談法,統計出學生對作家、作品的興趣情況,最終確定教學的學習內容。當學生自己有了學習內容的選擇權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去學習,對學習投入更大的興趣和精力。
(2)轉變教學過程,由簡單傳遞到質量建構
提到教學建構,專題教學就顯得更有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傳統語文教學更為關注簡單的知識傳遞效率,專題教學則更關注學生知識建構的質量。而從知識的簡單傳遞到知識建構的轉變,才更符合當代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高質量和快速度吸收。學生本身就帶走叛逆性,這更加給簡單傳遞死記硬背的語文教學增加了難度,而專題教學的質量建構則剛好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從重視效率到重視質量的轉變,其意義在于,促使課堂由重視外顯目標的達成轉向重視內隱的思維發展,從而有助于更好地滿足中學學生思維發展的需求。
其實,專題教學更多的是一種教學探究的過程,盡管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專題教學認識不一,實踐探索的路徑和成果也不盡相同,但是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與學的方式等方面都體現出鮮明的整體性特征。語文素養不是在碎片化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中形成的,而是以整體化的課程與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的情境中自主建構、不斷反思養成的。最后,專題教學的改革,要從教師開始,教師應該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語文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9,29(6):31-35.
[2]邢秀鳳.回歸語文教學本色的課堂對話策略及實施[J].教育研究2013,,(3):112-119.
[3]鐘啟泉.“三維目標”論[J].教育研究,2011,(09):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