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芳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濕度及產量的影響為重點進行分析,結合實驗研究為依據,從實驗結果、提升產量的建議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濕度及產量的影響,為全面提高馬鈴薯產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馬鈴薯;栽培方式;產量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2-0222-02
引 言
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馬鈴薯的栽培技術不斷提升,為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掌握馬鈴薯不同栽培方式對產量的影響。以便從中篩選出適應性,抗逆性,生產性和薯塊品質等特性比較好的品種,并對其綜合性狀進行鑒定和評價,為我縣馬鈴薯新品種的合理引種種植提供準確可靠依據。本文主要針對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濕度及產量的影響為重點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試驗研究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實驗的過程中使用的馬鈴薯品種有:威芋3號、宣薯2號、青薯9號、本地對照品種:云薯5號、威芋5號、中薯5號,實驗的時間是在同一年中2月5日~6月25日,試驗地點選擇在烏羅鎮前進村涼橋邊,海拔818m,緯度28°05′,經度108°47′,土壤類型屬鴨屎泥,耕作方式機耕[1]。
1.2 試驗方法
在馬鈴薯的栽培中,為區別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在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時要及時施肥,提高土壤的營養。在2月5日種植時每畝加入洋豐復合肥5kg,福泉磷肥50kg,牛糞1000kg,在4月1日時每畝施尿素10kg,4月11日每畝施磷酸鉀15kg,4月16日用青戊辛硫酸和3%的克敵顆粒劑毒土防蟲。4月9日加甲基托布津防病。在實驗的過程中,為保障實驗的準確性,設計采用隨機組設,見表2,設3次重復,行長4.5m,行距80+30cm。株距30cm,單壟雙行,小區面積19.8m2。
2 試驗結果
2.1 土壤溫度
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逐漸增加,土壤的光照時間增加,土壤的溫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土壤溫度升高容易造成土地干旱,影響馬鈴薯的生長,降低馬鈴薯的產量。所以在馬鈴薯的生生長過程中要加強對土壤的溫度的控制,當土壤溫度過高時要加強對土地的補水,降低土壤的溫度。
2.2 植株生長
在本次實驗中,由下表可以看出不同的品種在生長的過程中植株莖顏色、葉片顏色、花繁茂性、花冠色方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宣薯2號、云薯5號、威芋5號花比較繁茂。由表3~4能夠看出馬鈴薯不同品種的出苗率以及生長情況[2]。
2.3 馬鈴薯產量
(1)云薯5號,參試結果排列第一,畝產2547.7kg,生育期126d,屬早熟品種,莖深綠色,葉深綠色,花白色,株高57.3cm,薯形扁圓,皮色淡黃,肉白色,表皮麻,商品薯率83.6%,芽眼淺,抗病,值得推廣。
(2)青薯9號,參試結果排列第二,畝產2224.2kg,生育期135d,屬中熟品種,莖烏色,葉烏色,花紫色,株高72.7cm,薯形長卵,皮紅色,肉淡黃色,表皮麻,芽眼深,商品薯率50%,抗病,又作飼料兩用。
(3)威芋5號,參試結果排列第三,畝產1718.7kg,生育期127d,屬早熟品種,莖綠色,葉綠色,花白色,株高59.3cm,薯形橢圓,皮淡黃色,肉淡黃色,表皮略麻,芽眼深,商品薯率64%,較感病,可酌情推廣。
(4)中薯5號,參試結果排列第四,畝產1637.8kg,生育期124d,屬早熟品種,莖綠色,葉綠色,花白色,株高42cm,薯形圓形,皮淡黃色,肉淡黃色,表皮略麻,芽眼深,商品薯率76%,感病,種植需搞好病害防治。
其他品種產量未超過1500kg/畝,不建議推廣。
3 提升產量的建議
通過相關數據的對比能夠了解到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為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在種植時要加強對土壤溫濕度的控制,因為實驗的實踐是在2月~6月,所以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土壤的溫濕度掌控,保障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的生長環境的穩定性,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為保障馬鈴薯的溫度,在前期的種植中可以加入地膜,提高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溫度保持質量。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補水,保障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土壤的水分,促進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整體質量。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根據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及土壤中的養分進行施肥,不要盲目的進行施肥。馬鈴薯生長的過程中,為保障其產量,合理選擇馬鈴薯種植方式,保障馬鈴薯的產量[3]。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為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加強馬鈴薯的科學種植,促進馬鈴薯產量的提升。在馬鈴薯的整體發展過程中,為保障馬鈴薯的種植效果,根據馬鈴薯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種植。同時,保障馬鈴薯品種的選擇,提高馬鈴薯的綜合抗病能力和產量。
參考文獻
[1]吳清貴.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溫濕度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4,34(08):101.
[2]李微艷.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溫濕度及產量的影響[J].南方農業,2014,8(18):18~19.
[3]范士杰,王 蒂,張俊蓮,白江平,劉文賢,馬智黠,彭慧元.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田間土壤溫濕度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11):216~221.
收稿日期:201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