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翔
摘要: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是社會單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筆者結合工作中掌握的一些情況,總結歸納了社會單位在建筑消防設施日常維護管理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并以進一步提升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為目的,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字: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對策
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是社會單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是社會單位預防和控制初期火災的根本保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火災事故日益增多,從統計情況來看,建筑消防設施是否完好有效、是否能夠快速啟動并及時發揮作用,是預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的關鍵因素。但從實際工作、日常調研、督察檢查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社會單位建筑消防設施的故障率仍然居高不下,單位在日常維護管理過程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暴露出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一)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對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的重要性認識不高,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較低。一方面,在日常檢查過程中,建筑消防設施處于故障、手動或者停用狀態的情形居多。例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故障、消防水泵等消防用電設備的控制柜處于“手動”或者“停用”狀態,多數都是通過維護或者簡單的維修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狀態的小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對存在的故障問題不去解決,直至消防監督人員檢查發現才去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甚至部分管理人員認為,只要簽訂了維護保養合同,建筑消防設施的運行和維護管理就都是維保單位的事情,出了問題都是維保單位的責任,對解決單位自身存在的火災隱患問題不積極。另一方面,由于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較低,沒有建立一系列規范、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即便建立了,但是在制度落實環節被弱化,占用通道、遮擋消防設施等動態隱患問題時有發生。
部分單位管理人員自身對建筑消防設施的知識知之甚少,對消防設施的工作原理、檢查方法不掌握,對于消防用電設備的控制柜處于“手動”或者“停用”狀態的問題“視而不見”,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時發現消防設施存在的問題,致使建筑內的消防設施長期處于不良的工作工作狀態,得不到必須的檢查和維護保養。同時,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單位存在“等、靠、躲”思想,不監督不落實、不跟進不整改,突擊整改隱患、維保消防設施,應付檢查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多產權單位,消防責任不明確,對一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隱患整改工作有畏難情緒。
(二)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履職不符合要求。一方面因地處新疆南疆地區,當地居民基本上均為維吾爾族,自愿從事消防控制室值班工作的人員群體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漢語能力弱的特點,但全國“建構筑物消防員考試”以及“消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的培訓教材、試卷均為漢語,部分人員雖然基本能夠勝任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工作,但在考試中卻因理解和表達障礙,不能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消防控制室值班“有證無人”和“無證上崗”現象普遍;另一方面,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履職意識薄弱,值班期間睡崗、離崗情況較為嚴重,日常巡查檢查工作無人落實,對消防控制主機報警反饋的故障及火警信息不能及時進行核查、維護,存在值班記錄與消防設施運行記錄填寫不一致、日常巡查檢查流于形式,值班人員不熟悉消防設施基本操作規程,簡單的問題得不到處理,導致小問題釀成大故障。
(三)消防設施設備老化情況嚴重,未明確更新周期。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建設進度日益加快,建筑規模日益增加,在當時的法律以及國家標準規范的要求下,達到標準的建筑均施工安裝了自動消防設施,設備產地涵蓋國內、國外,僅喀什市就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四個國家的近10余套設備,部分設備雖然仍然能夠正常工作,實現其所具備的報警以及聯動功能,但由于設備年代過于久遠,設備老化情況嚴重,反應速度極慢且不穩定,甚至配件損壞都已無法維修。部分早期又國內廠家生產的消防設備,由于廠家已不存在或者設備停產等客觀原因,也突出存在設備老化、得不到技術支持的情況。由于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未對建筑消防設施設備的更新、淘汰周期進行明確,部分長期服役的設備仍然在崗,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較低。
(四)消防設施維保、檢測單位整體素質不高。消防設施維保、檢測單位等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性較強,對其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素質、法律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要求較高。公安部于2017年正式下發了《注冊消防工程師管理制度》,但截止目前全國取得注冊工程師證書的人員尚不足一萬人,全疆已獲得續期許可的各類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僅有121家,承擔著全區上萬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其它社會單位消防設施、器材的維護保養、檢測任務,社會消防專業技術服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難以適應消防行業的發展需要。
首先,不少技術服務機構的人員尚未取得《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證書,人員業務素質水平較低,無法保證維保檢測業務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導致消防設備故障頻發;其次,有些維保企業之間,惡意競爭,相互殺價,導致維保價格低于維保所需的最少運行成本,必然造成維保質量的低劣;再次,有些維保企業未建立健全維保人員職責,未制定維護保養操作規程,對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等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的維保操作內容未加以明確和規范,維保質量得不到保障。
(五)消防工程質量不高、系統可靠性低、穩定性差。一是消防工程施工企業施工質量不高,施工人員業務水平低,導致存在先天性的自動消防設施故障問題。例如,線路穿管不到位、防火防水防腐蝕措施不到位以及施工標準不符合規定等問題,導致故障頻發、完好率不高;二是消防工程施工企業為確保利益最大化,在施工過程中使用質次價高甚至是不合格的消防產品,導致建筑消防設施的可靠性嚴重降低;三是一些施工單位在質保期內不依法履行質保職責,對單位消防設施不能夠及時維護保養,對存在的故障不能第一時間排查、修復。
(六)消防監督檢查不深不細,遺留先天性的問題。一些消防監督員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以及驗收過程中過于注重建筑消防設施的完好有效、聯動正常等,而忽略了消防檢查的過程,沒有深入細致的對建筑進行過全面的“體檢”,同時由于業務水平等原因,一些經過多次檢查、驗收的單位依然存在明顯的火災隱患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在后續的監管過程中,被視為“遺留問題”,導致影響建筑消防設施正常工作的隱患問題長期存在。
二、加強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加強對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的培訓,提升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意識。首先每個建筑管理單位要培養單位消防安全“明白人”,加強消防安全培訓,提高責任人、管理人以及相關人員對建筑消防設施有關知識的熟悉以及掌握程度,使其能夠真正履行好單位消防安全的主體責任;二是要提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準入門檻,使其能夠真正擔負起控制室值班以及建筑消防設施巡查、檢查,定期維護保養的工作任務;三是要加強“兩人一室一站”(責任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建設和監管,落實“戶籍化”管理,深化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提高火災自防自救能力。
(二)持續深入推進建筑消防設施“三化”建設工作。建筑消防設施“三化”建設是新疆公安消防總隊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立足于提高單位自身火災防控能力,提升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建筑消防設施“標準化、標識化、規范化”的建設標準,并在全疆向社會單位進行推廣。從2017年全疆建筑消防設施“三化”達標驗收情況來看,全疆共有“三化”建設單位6405家,其中消防部門列管5454家,5343家單位達標,達標率為97.96%;派出所列管951家,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進行抽查,達標率達到100%。經過近9年的工作實踐,證明建筑消防設施“三化”建設對于提高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火災防控能力,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另一方面,應當盡快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明確建筑消防設施的最長工作年限以及必須更新更換的情形,堅決杜絕設備超期服役,帶病運行的情況。
(三)加強對消防工程施工、維保、檢測等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其執業行為。加強和規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行為,是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整好用的重要措施,加強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充分發揮這支社會消防專業力量,是創新消防管理的重要舉措,對于大力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提升社會防控火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要對消防技術技術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實施“同檢查、同監督、同管理”,嚴查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履職情況,嚴厲查處無資格人員執業、質量過程管理缺失,未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的行為,通過相關的法律監管手段,建立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監督長效機制,督促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規范執業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四)提升執法監督人員業務素質能力,加強日常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切實有效的監督管理行為是保證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的重要因素,確保實施有效的監督,就要更加注重監督執法人員的隊伍建設,不斷提升人員的業務素質能力,要通過加強業務學習,切實提升監督人員檢查發現問題的能力,嚴格消防監督及驗收標準,對大型的、技術復雜的工程驗收,要組織集體驗收,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確保不遺留先天性的故障和隱患問題,確保工程消防監督、驗收質量。
三、結語
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是保障消防安全,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意識、落實責任、加強監管、明確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建筑消防設施時刻處于完好的工作狀態,才能為經濟社會良性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必須將其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參考文獻:
金玉祥.加強建筑消防設施標準化管理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