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2
20世紀70年代后,近50年被稱為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高潮。在這50年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各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教育已經成為國家和人們密切關注的對象。科學家們也從未停止他們探尋的腳步,這50年來,教育管理理論飛速發展。從一開始的主流理論—教育管理科學到后來教育管理主觀論、教育管理價值論、教育管理批判論及教育管理整合論等蓬勃發展,教育管理理論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時代。
(一)五種理論與六種模式
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關于教育的研究充斥著科學與人文的較量。20世紀70年代,托馬斯·格林菲爾德為首的一眾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全新方面的教育管理理論,即主觀主義的教育管理。自此以后,關于教育管理理論的研究逐漸演變漸漸明晰,可以總結為五種理論,即教育管理科學論、教育管理主觀論、教育管理批判論、教育管理價值論及教育管理整合論。其中現今具有廣泛影響的是教育管理價值論與教育管理整合論。教育管理價值論在我看來可以總結為“主觀的理想主義”。著名劍橋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管理學家霍基金 森作為教育管理價值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管理行為中要把不同層次的人們的決策中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功能進行分析,例如,文化層次、亞文化的、立法的等等,在教育管理中就體現為在不同決策中因為不同群體、不同個體在不同角度所受到的決策的影響的價值體現。而教育管理整合論是有關教育管理理論的一種后實證科學,它對于教育管理的理論體系具有高度概括性。它主張應該重視和理解人的主觀性,簡單來說,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調動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
西方教育學家經常會選擇不同的群體來實現他們的理論,但是在實際選擇過程中,其每次選擇的模式又是不一樣的。所以總的來說,關于教育管理理論又可以分為六種模式。
表1 管理和領導模式分類表
刻板管理模式強調的是立法的嚴肅性和嚴格管控型,領導模式為管控型領導,主要是指國家和政府對教育管理實施強勢管控的制度。同儕管理模式的主要模式是在體制中共享的模式,其對應的參與型領導模式,主張民主參與。政治管理模式是主張決策為主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教育獎勵中由決策性獎勵領導,比如制定決策設置獎勵獎項以及具體內容。主體管理模式的領導類型是后現代領導,這與20 世紀 70 和80 年代格林菲德的著作密不可分,他強調主觀,關心人文等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與混沌管理模式關聯密切的領導類型為權變型領導,領導者往往從所有決策中尋找最優化的決策。文化管理模式與刻板型管理模式恰恰相反,它是非官方非正式的管理模式,如同企業文化一樣力圖創造一個以文化倡導為主體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學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它強調了教育組織的組織形式和結構功能,但是其本質就是控制所有教育組織的行政模式。其模式的運用可以根據管理和領導模式的分類(上圖)來進行分析。其實我認為英國的教育結構體制是刻板管理模式與政治管理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英國的教育體制的總體特點是“機構少而精,法制化水平高”。英國政府對于教育的關注算是歐洲國家中較晚的國家,在19世紀時,英國的學校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為貴族所在的上流社會提供的“文法學校”和為窮苦平民提供的“慈善學校”。但是這兩種學校的掌控權都在教會的手中。一直到19世紀前期,英國政府才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工業革命后開始了一系列的對教育的改革,目前英國已經實現了對中小學教育的高度集中有效管理。英國學校的行政制度遠近聞名,學校以及教育部門的結構十分清晰明了,而且極為精簡。學校的行政制度及各部門的設置直接又國家教育部門進行設定,而且國家的教育部門實行聯邦制,直接受到國家教育大臣的領導,對全國的教育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而地方的教育部門則直接受到地方行政部門的領導。這種領導模式是政治管理模式的直接領導。另外在學校中,英國實行的是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對校董負責,在學校實行自己的最高領導權利也就是首席執行官。英國的教育制度十分嚴格,他們的教育法制水平較高。在行政制度上的極簡形式有利于教育法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教育相關法律統一由國家教育部門進行制定,并在地方的監督下嚴格進行實施。在英國,全民法制意識非常高,對于不按法律辦事的人或事,全民都表現出抵抗情緒。所以在學校中,內部的活動管理以及學生管理都明顯的呈現出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狀態,這就非常符合教育管理理論中的刻板管理模式,領導層其實是管控型的領導模式。
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的影響自出現以后在西方的教育體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西方教育理論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下,英國的教育管理體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教會全權管理和指導,到現在的明確政府的管理權利和職能、明確學校以及各機構的職能,完善教育管理體系等,英國的教育管理體制得到了改進,提高了水平。
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產生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西方教育管理理論在20世紀理論基礎的研究基礎上,打破了人文、藝術的研究方式,開辟了新的章節。在以前,教育管理理論不成完整的體系,大多只是經驗之談,不像工程學科之類的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的體系。教育管理論的提出,使得教育管理界完成了一次理論的總結,對于以后的教育管理理論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新的思路。從重視教育組織的結構和價值規律轉向到人本身的主觀研究,為教育管理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
教育理論的提出為眾多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于教育體制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首先,教育管理理論開辟的管理體制強調了對話管理、主觀調查、價值層次等的重要性。在學校的具體教育體制中的實現中,對不同的學校來說,具體情況也不同,教育管理理論的提出系統的為教育的管理實踐提供了借鑒經驗。教育管理理論強調了主觀感受的重要性,使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管理中的個體,引起了全社會尤其是政府對教育管理重要性的關注。
教育管理理論的多元化發展,推動了全世界教育管理的發展。對于教育管理理論的評價,我們國家可以得出兩個方面的啟示。就理論方面而言,鑒于西方教育管理論呈現出的多樣化的理論的背景下,我國對于教學管理的研究尚未涉及到如此深刻的地步,未能及時的把握住教育管理學先進的思想與動態。就實踐方面而言,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教育管理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教學研究而存在,而是切實的需要實踐中去總結去改革的事。當前在英國中小學中以及我國的教育中,都應該在深入推廣改革教育的同時加強意識形態的領導,注意方式方法。如何在世界的大潮流下,實現“中國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我們潛在的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