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蘭蘭
(湖南科技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永州 425199)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主要講授使用C++來進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文獻[1]以四個面向來表現C++的本質:面向過程、面向泛型、基于對象、面向對象。與基于對象程序設計相比,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編程理念更為先進也更為復雜,學生不容易區分二者的差別。學生雖然學習了封裝、繼承、多態等面向對象特性在C++中的語法,但是在設計程序解決具體問題時,雖然編寫的C++程序中定義了類,卻很少利用C++的繼承和多態來提高代碼重用。不難發現,文獻[2]中給出的猜數字游戲的面向對象解決方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是一個基于對象的解決方案,因為其中并沒有用到繼承和多態。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實現“從基于對象到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的轉化,成為講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中,將各種事物稱為“對象”。將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點概括出來,這個過程就稱為“抽象”[3]。對象的抽象包括兩個方面:屬性和方法。在猜數字游戲中,出現了游戲、人類玩家、電腦玩家等對象。答案是游戲對象的一個屬性;人類玩家和電腦玩家猜測的數,也可作為它們的屬性。游戲對象具有“判斷輸贏”、“開始游戲”等方法,而人類玩家和電腦玩家對象則具有“猜數”等方法。
在完成抽象后,通過某種語法形式,將屬性和方法在形式上寫成一個整體,即“類”,這個過程就稱為“封裝”[3]。在猜數字游戲中,經過封裝可以得到3個類:游戲類、人類玩家類和電腦玩家類。
猜數字游戲中的人類玩家和電腦玩家,它們具有許多共性,例如它們都具有“猜數”這一方法以及所猜的“數”這一屬性。同時,它們也分別具有一些特性,例如人類玩家可以根據當前猜數結果自動調整猜數范圍,而電腦玩家則需通過“更新范圍”的方法達到這一目標。如何在描述兩類玩家各自特性的同時,避免對它們的共性進行重復描述呢?這就可以借助面向對象方法中的繼承與派生了。所謂繼承,就是從先輩處得到屬性和行為特征[4]。因此,可以創建一個新的類——玩家類,用它來描述兩類玩家的共性,再將人類玩家類和電腦玩家類作為玩家類的派生類,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描述兩類賬戶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所謂多態具體是指,由繼承而產生的相關的不同的類,其對象對同一消息會做出不同的響應[5]。猜數字游戲中的人類玩家和電腦玩家,是從玩家類派生出的兩個相關但不同的子類,它們在接收到“猜數”這一消息后,人類玩家可由用戶直接從鍵盤輸入所猜的數,而電腦玩家則只能產生一個隨機數作為要猜的數。顯然,它們針對同一消息所做出的響應是不同的,這就是多態。因此,在C++中可以通過將玩家類中的“猜數”這一方法聲明為虛函數,并在人類玩家類和電腦玩家類中重新定義“猜數”方法,達到實現多態的目的。
經測試,文獻[2]中“面向對象解決方案”中實現的C++程序,其運行結果與文獻[2]中“教學案例:猜數字游戲”部分給出的程序運行樣例有本質區別。在程序實際運行結果中,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人類玩家Human首先猜了一個數50,程序提示“太低”,但緊接著電腦玩家猜了一個數16。這顯示電腦玩家很“笨”。不難發現,這是由于電腦玩家每次只會隨機猜一個數而造成的。為了提高電腦玩家的游戲智能,必須使電腦玩家可以根據雙方已經猜過的數來調整自己的猜數范圍。因此,可以啟發學生進一步精化文獻[2]的交互建模[6]和設計建模[6],并按照精化的設計類圖重新編程實現猜數字游戲,這樣就可以完善猜數字游戲的基于對象解決方案。
如上所述,要提高電腦玩家的游戲智能,必須要將游戲雙方已經猜過的數以及猜的結果通知電腦玩家,尤其是人類玩家“:Human”的猜數情況。此時,猜數字游戲中游戲對象“:Game”、人類玩家“:Human”、電腦玩家“:Computer”這三個對象之間的交互情況與文獻[2]有所不同。可以使用UML順序圖表達精化交互建模的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猜數字游戲順序圖
從圖 1中可以看到,游戲對象“:Game”在每次check 之后,均向電腦玩家“:Computer”發送了一條 up?date消息來通知電腦玩家“:Computer”來及時更新自己猜數時的下限和上限。
圖1中新增的兩條update消息均由游戲對象“:Game”發出,且均由電腦玩家“:Computer”接收。按照設計建模的原則,對于順序圖中的每一條消息,接收該消息的對象需要提供相應的方法來響應,從而獲得每一個類的職責和屬性以及類之間的關系。因此,需在Computer類中添加相應的update()方法來處理接收到的消息。可使用UML設計類圖表達精化設計建模的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猜數字游戲設計類圖
需要注意的是,圖2中除了Computer類新增了update()方法來更新猜數范圍,還在Computer類中新增了2個private屬性high和low用于表示猜數范圍的上限和下限。同時,圖2中Game類的check()方法的返回值類型由bool改為int,用于表示猜數字游戲結果中的猜高了(1)、猜對了(0)和猜低了(-1)。對部分學生來講,這些可能要到類的代碼實現階段才能想到。
根據圖2可以方便地進行類的代碼實現。下面僅給出電腦玩家類Computer的完整代碼,以及游戲類的部分代碼。


在上述程序中,即使人類玩家故意忽視游戲提示亂猜,電腦玩家依然能夠不受干擾地猜一個合理的數。例如,在游戲雙方猜的50和30都提示“太高”的情況下,人類玩家Human故意猜一個數70,緊接著電腦玩家猜的數4卻是小于30的。這表明電腦玩家在更新自己猜數范圍的下限和上限時,能夠人類玩家猜的數是否處于合理范圍內做出正確判斷。這樣,電腦玩家已經變得和人類玩家一樣“聰明”。
之所以將上述解決方案稱為“精化的基于對象解決方案”,是因為其中并沒有用到繼承和多態特性。下面將利用繼承和多態特性,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目前構造的基于對象的猜數字游戲程序基礎上,設計并實現面向對象的猜數字游戲。
如1.3中所述,不管是人類玩家,還是電腦玩家,都是猜數字游戲中的玩家,因此可以將二者的共性抽象出來,封裝在玩家Player類中,且Player類中有一個public方法guess()和一個protected屬性num。利用類的繼承特性,以玩家Player類作為基類,從Player類派生出人類玩家Human類和電腦玩家Computer類。可使用UML設計類圖表達精化設計建模的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猜數字游戲設計類圖
通過將游戲類Game中的play()方法的原型做如下更改:
void play(Player&p1,Player&p2);
就可將猜數字游戲從“人機對戰”模式擴展到“人人對戰”、“機機對戰”模式,如下所示:

根據圖3可以方便地進行類的代碼實現。下面僅給出玩家類Player的完整代碼,以及游戲類Game的部分代碼。


需要說明的是,Game類的play()方法的實現對于部分學生來講可能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在第一個玩家p1和第二個玩家p2分別猜完數字之后,均要使用下列語句通知游戲雙方:

本文以學生熟悉的猜數字游戲作為案例,闡述了該案例的基于對象解決方案與面向對象解決方案,并在兩種解決方案的設計過程中融合了基于UML的面向對象軟件建模技術,以圖形化的方式直觀表達了從基于對象到面向對象的過渡。目前,該案例已在我校軟件工程專業2015級和2016級學生中進行了2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通過引入UML,分別有大約95%、75%和90%的學生獨立實現了該案例的基于對象方案、基于對象精化方案和面向對象方案,各項數據較之前均有大幅上升。但是,基于對象精化方案本身屬于進階內容。為了降低難度,也可跳過該方案、直接對文獻[2]的基于對象方案進行面向對象改進。對大部分學生而言,要達到熟練運用繼承和多態實現代碼重用的程度,實現從基于對象程序設計到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跨越,還需要設計更多更好的能貫穿基于對象和面向對象的案例。而在不同難度案例的選擇和設計上,仍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