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娣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農業服務中心 213119)
李志鵬 周 丹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植保植檢站 213100)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在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期均可發生。該病害為系統性侵染的種傳病害,病菌通過帶病種子傳播。多年實踐表明,浸種處理是控制水稻惡苗病發生最有效的方法。近年來,隨著機插稻硬地塑盤集中育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水稻惡苗病時有重發。為篩選和儲備更多的浸種藥劑,從而有效防治水稻惡苗病,筆者于2017年開展不同濃度6%戊唑醇微乳劑(ME)及與16%咪鮮·殺螟丹WP混用浸種防治水稻惡苗病的試驗研究?,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室內試驗和田間試驗兩個部分:室內試驗為浸種處理和觀察不同藥劑浸種對水稻種子發芽率的影響。田間試驗為在水稻秧苗期和本田期觀察不同處理區水稻惡苗病的發病情況。田間試驗設在常州市武進區橫山鎮宕里村進行,田塊地勢平整,肥力中等,2016年度水稻惡苗病病株率為2%左右。
供試水稻品種為“武運粳27號”[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采用機插秧標準硬地塑盤育秧,待水稻秧苗的秧齡達20 d后進行人工移栽。
供試藥劑有6%戊唑醇ME(福建省莆田市友緣實業有限公司,市售)和16%咪鮮·殺螟丹WP(績豐,績溪農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
試驗共設6個浸種處理:(1)6%戊唑醇ME 3 000倍液,(2)6%戊唑醇ME 2 000倍液,(3)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4)6%戊唑醇ME 3 000倍液+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5)6%戊唑醇ME 2 000倍液+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6)清水對照(CK)。
浸種處理操作:每處理浸稻種500 g(藥液∶凈種=6∶4),在恒溫箱中(25 ℃)浸種60 h。浸種完成后,用清水淘洗稻種,再將稻種置于28 ℃下保濕催芽4 d,然后統計發芽率。將每處理的500 g種子撒播到4個秧盤中育秧,當秧苗秧齡為20 d時(6月15日),將秧苗人工移栽至大田,每處理的秧苗移栽到3個小區中,每小區面積18 m2,隨機區組排列。
1.3.1 發芽率
各處理從催芽4 d后的種子中隨機抓取500粒左右種子,共抓3次(作為3次重復),分別進行發芽率調查和統計。發芽率(%)=(發芽種子數÷調查種子總數)×100。
1.3.2 防 效
分別于水稻秧苗期、分蘗期、孕穗期和乳熟期進行田間水稻惡苗病發病情況調查,秧苗期調查整個秧盤,本田期每小區調查100穴,統計發病株數,計算病株率和防效。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防效(%)=[(對照區病株率-處理區病株率)÷對照區病株率]×100。
1.3.3 數據處理
采用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分析,并用Duncan’s新復極差分析法比較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
由表1可知,水稻種子催芽4 d后,各藥劑浸種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均低于清水對照,且與清水對照間種子發芽率存在顯著差異。清水對照的種子發芽率為87.92%;6%戊唑醇ME 3 000倍液和2 000倍液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分別為74.00%和66.55%;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處理的種子發芽率為70.66%;6%戊唑醇ME 3 000倍液、2 000倍液與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混用的種子發芽率分別為68.27%和63.06%。以上結果說明,采用6%戊唑醇ME單獨浸種時,藥劑濃度越高,對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越強;16%咪鮮·殺螟丹WP對種子發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與6%戊唑醇ME混用后對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更強,且混用的6%戊唑醇ME濃度越高,對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越強。
表1 不同藥劑浸種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分析(催芽4 d后)
由表2可知,在水稻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藥劑浸種處理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不同。單用6%戊唑醇ME浸種時,2 000倍液處理在水稻各生育期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均好于3 000倍液處理,即6%戊唑醇ME濃度越高,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越好;使用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浸種時,在水稻生長前期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較好,但后期防效有所下降,乳熟期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僅為68.62%;使用6%戊唑醇ME 2 000倍液、3 000倍液與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混用浸種,水稻各生育期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均較不混用有所提升,且混用的6%戊唑醇ME濃度越高,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越好,其中,6%戊唑醇ME 2 000倍液與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混用浸種,在水稻各生育期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
表2 不同生育期各浸種處理對水稻惡苗病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6%戊唑醇ME、16%咪鮮·殺螟丹WP單用或兩者混用浸種,均對水稻種子發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6%戊唑醇ME濃度越高,對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越強。建議進一步試驗,以解決藥劑浸種對種子發芽的抑制問題。生產上可通過不同藥劑混用浸種防治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多種種傳病害,6%戊唑醇ME、16%咪鮮·殺螟丹WP均為適宜的防治藥劑。在本試驗條件下,建議使用6%戊唑醇ME 2 000倍液+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浸種60 h。生產上不建議單獨使用16%咪鮮·殺螟丹WP 400倍液浸種防治水稻惡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