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寶民 攝影/郝 麗
近日,已過花甲之年的老友約我到茶室小坐聊天,談及的話題可謂包羅萬象,從工作、境遇到住房,從孩子、愛人到家庭,一聊起來仿佛打開閘門的江水滔滔不絕。
這位當年在事業上春風得意、業內頗具名氣的才子,前幾年生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他離開了令人羨慕的大機關單位,失去了收入不低的工作崗位,愛人從企業提前退休且收入不高,孩子大學畢業自愿到一家小企業謀職,住房不大且地區較差。然而,這位老兄對現狀既不抱怨,也不沉湎于昔日輝煌,一家人相互鼓勵,寬容理解,生活中充滿了溫馨與愜意。他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得益于一件小事的啟發。
曾經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友人由于種種原因失去了優越的工作環境,眼見著周圍人平步青云,過去他的下屬如今在商界已是叱咤風云的老板了,自己卻總是和機遇擦肩而過,真是越想越別扭,越煩越浮躁,身體日漸消瘦,血壓波動不穩,人也蒼老了許多,體檢時查出數項指標不正常。他仿佛陷入了怪圈之中,一天到晚與處境待遇強過自己的人反復進行比較,冤屈、憤懣充斥心頭,家人同樣受到影響。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職業介紹中心應聘,遇到一位年近五十的女工。她在國有企業干過檢驗,當過辦公室負責人,然而下崗后,她迅速轉變觀念,調整心態,適應環境,干過大樓清潔工,負責數百米的過道、幾百級臺階、三個廁所以及門窗玻璃的衛生,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一個月工資才860元。她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還利用業余時間做手工鉤織毛線墊的活兒,加工一個才五角錢,手指都磨破了,卻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情緒。她堅持認為好日子是拼出來的,坐在家里長吁短嘆、怨天尤人于事無補,所以每干一處就盡全力干好一處,贏得了很好的口碑,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大嫂”。

友人聽后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好像在一瞬間就打開了睿智之門。他痛定思痛,認識到自己之所以整天悶悶不樂,是因為不能正視現實、辯證地看待自己,專門和處境優于自己的人比較,心有千千結,干事無勁頭,身體每況愈下。倘若更新觀念,跳出這個怪圈,像這位女工一樣,不比待遇比拼搏,不比名利比心情,立馬覺得那些揮之不去纏繞心頭的煩惱是多么可笑。素來頭腦清醒、思維縝密的他,對此又進行了深層次分析,社會上絕對公平的事情是沒有的,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同樣也是多元化的,硬要從自我角度解釋事物、看待問題,就好像半空中的氣球,氣鼓鼓,輕飄飄,碰上點飄移物就會爆了。反過來,合理定位,平和心態,盡心盡力地做事情、干工作,不存遺憾,自有客觀評價。何況人的物欲無止境,這山望著那山高,一路無休止地攀比下去,非鉆入牛角尖兒不可,最后導致身心憔悴,健康遠去,如此活法真是太累了。
客觀地看,生活中不能沒有比較,因為通過比較才能有鑒別、辨得失。但比什么才是關鍵,一旦有失偏頗,必然背離初衷,步入難以自拔的誤區。與之相反,如果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比較心情,折射的是人生的境界與品位。想想看,平日和友人坦誠相待,心心相??;家人相互關愛,和睦美滿;工作腳踏實地,淡泊名利;生活簡樸清新,安寧祥和,如此這般,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身體也會變得更健康,豈不才是生活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