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若水 圖片提供/壹 圖
千萬別以為學會了七支坐法,靜坐就沒問題了。修習靜坐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靜坐之前,沒覺得自己的心有多么不靜。等自己上座后才發現,身子坐在那里表面看來好像很靜,其實,心里反倒不安靜了,簡直像開運動會,真是雜念紛飛,熱鬧得很,許多平時想不起來的事,這時候都回想起來了。有這樣一個關于靜坐的小故事:一位家庭主婦學習靜坐。學習了幾天后,家人問她,感覺如何?她說,靜坐真好。到底怎么個好法呢?她說,一靜坐什么事情都可以想起來,那天靜坐中忽然想起來,一年多以前鄰居跟她借過50塊錢,后來都忘了,唉,要不是靜坐,還想不起來呢。這個笑話說的就是這個現象,靜坐反倒感覺心更不靜了。
這就需要我們調息的功夫了。
什么叫息?鼻一呼一吸叫一息。調息有四相,也就是說息有四種表現: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種是不調和的表現,后一種才算得上調和。“風”是說呼吸有聲;“喘”是說呼吸雖未出聲,但氣的出入不暢,猶如賽跑后氧氣不足,所以呼吸急促;“氣”是說呼吸無聲,也很流暢,但氣的出入很粗;“息”是說呼吸既沒聲音,也很流暢,氣流微細,若有若無,連綿不斷,神態安穩,心情愉快。
所謂調息,就是調理好呼吸到“息”的狀態,也就是在靜坐過程中,調和氣息的出入,使呼吸達到細長、勻和、連綿不斷、若有若無。
練習調息的時間長了,功夫純熟了,就能夠慢慢地使呼吸由淺到深,由粗到細,由短到長。開始可能在胸口這個地方,慢慢下來一直到丹田。不要急,認真練習也要經過幾個月才能做到。
說到調息的方法,最為常見的方法是六妙門: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凈。正是由此六門,能夠進入靜坐修行的種種境界。下面我們逐一說來。

數,就是數息,為六妙門第一步。入座后,先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1到10,攝心在數,自然不亂,出息入息,極其輕微。這就是數息。
至于計數的方法,每呼吸一次數1,從1數到10,數完后,再從1數到10,如此往返相續。可以順著數,可以倒著數,還可以隔數數。各種不同數法,都是為了保持專注力,通常順著數就可以了。如果在數息中間,升起雜念妄想,就要從頭數起。數息,可以數入息,也可以數出息,通常以數出息為好。但是,不可出入都數,因為出入都數容易造成人心里的緊迫感。數息的目的是消除雜念妄想,如果能從1數至10,保持沒有雜念妄想,便是成就了一步。如能一步接一步成就下去,便能入于定境。
隨,就是隨息。數息一段時間,隨著雜念妄想漸漸消除,就有了“息”相。這時,就不再數息,讓心念放在呼吸的出入上,一心依隨息的出入,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了了分明。吸氣時知道鼻孔有微微涼氣吸入,呼氣時知道鼻孔有微微熱氣呼出。如此心息相依,心息相隨,叫作隨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