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3家單位共同研制的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近日在京正式發布。該指南的目標人群為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并首次提出我國學齡前兒童每天運動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推薦量。該《指南》提出: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應符合其身心發育特點,應以愉快的游戲為主要形式。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于60分鐘。針對我國學齡前兒童戶外活動不足的現狀,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指南》還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盡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看屏幕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
中國人講漢語,英國人講英語,中國人的手語和英國人的手語有沒有區別?聾啞中國人用中國手語,可不可以和英國聾啞人士溝通呢?德國漢堡大學手語系教授表示,聾啞人士在地球多久,手語便存在多久,手語是一代接一代地發展出來的,與所有的自然語言一樣,手語也根據其地理位置的分布而有不同變化,就像世界沒有一種完全通行的有聲語言一樣。例如,在德國,“紅色”的手語表達是多次觸碰下嘴唇,與國際間慣用的表達不同。
“跳槽”是當今的常用語,意為主動變換崗位,炒原先老板的“魷魚”。古籍中最早出現“跳槽”一語的,或許是明朝狀元楊慎的《升庵詩話》。魏明帝曹叡,先納虞氏為王妃,繼位后寵愛毛氏,其后又專寵郭夫人,虞氏、毛氏分別被打入冷宮或賜死,是個“耽于內寵”且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的典型。故元代雜劇作家不客氣地譏諷他愛“跳槽”。顯而易見,“跳槽”的本義是指男女之愛不專一。為什么雜劇作家會選定“跳槽”一詞呢?推想起來,理由大概如此:槽,是盛放牲畜食料的器具,如豬有豬槽,狗有狗槽等。動物都有“霸食”即多吃多占的本能,往往吃著自己槽里的,又想占有同伴槽里的食物。馬的脖子比較長,所以經常把嘴伸到隔鄰的槽里去偷吃,飼養人員稱此為“馬跳槽”。元代的劇作家借用這一俗語來比喻魏明帝移情別戀,十分貼切生動。
中國古代并不將祖國比喻成母親。《論語》中有“父母之邦”,《孟子》中有“父母國”,都有祖國的意思,不過,“父母之邦”“父母國”沒有性別的差異,主要是一種身份歸屬的關系?!白鎳边@個詞在中國出現非常晚,大概在明代出現。這之后的幾百年里,“祖國”一般不是中原居民對自己國家的稱呼,而是專用于稱呼其他民族。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祖國”一詞才接近我們現在熟悉的意思和用法,被中國人用來稱呼自己的國家。在跟西方人的交流中,中國人發現,歐洲人喜歡拿母親來比喻祖國。20世紀初,民族主義思潮在中國興起不久,絕大多數民眾對“國家”“民族”完全沒有概念。為了啟蒙民眾,知識分子學習西方經驗,用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來比擬民族、國家和個人的關系。而代表傳統社會父權和壓迫的“父親”一詞,更符合“君臣父子”的封建王朝。所以在20世紀初的中國詩歌中,“祖國”被不斷暗示為“母親”,代表著新時代的形象。不過“祖國”和“母親”真正成為一個固定搭配,也就幾十年的歷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附近的小山城硅谷,誕生了太多著名企業,如AMD、Intel等,現在硅谷已然成為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詞。那么,“硅谷”的名字是因為這個小山城富含“硅”資源嗎?當然不是,這個地區的名聲大噪,來源于半導體公司在此迅速集中和大量增加,而“硅”是制造半導體的重要原料,小山城因而得名。
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最新公布的《2018全球城市報告》顯示,香港、北京、上海在“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位列前20。報告包括“全球城市指數”和“全球城市展望”兩部分。前者主要對城市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政治參與5個方面進行考察;后者納入城市居民福利、經濟、創新和治理4個考量指標。這份報告對全球6大地區的135座城市進行了調查。今年,香港位列“全球城市指數”第5,北京位列第9,上海位列第19。此外,報告新增列入“全球城市指數”的7座城市中,有6座來自中國。
“衣”和“裳”起初分別是兩種東西,不過這兩種東西又是連在一起的。據說服裝是黃帝發明的,這種衣服類似于今天的連衣裙,上身的部分稱為“衣”,下身的部分稱為“裳”。這樣古人有了專門的衣服,不再穿獸皮和樹葉制成的原始服裝了。春秋時期,人們還穿著這種類似于“連衣裙”的服裝。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的“裳”越來越長,就變成了裙子;而男子的“裳”則為了適應活動的需要,分開且收緊,就變成了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