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爺?shù)碾s貨鋪

1
青春期的時候和許多少年一樣,是個驕傲得無比堅硬又無比脆生的小憤青。
有時候都不知道那股子愣勁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現(xiàn)在回想,可能來自蒼白的腦子與荷爾蒙。
一個很突出的癥狀表現(xiàn)就是:但凡大多數(shù)人一路向西,那我打斷了腿也要往東;但凡大多數(shù)人覺得是對的,那咬爛了舌頭也必須說是錯的;別人怎么干,我就偏偏不那么干;哎呀呀,一天天,總覺得自己有個性到不行。
初中二年級,在那個“中二”的時節(jié),村中學開設(shè)了物理課。大伙都覺得蠻新鮮,用功的同學老老實實做作業(yè),上課恨不得豎起耳朵聽。
啊,展現(xiàn)我特殊性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我花了二十塊錢,買了厚厚一大摞輔導資料,在內(nèi)心里就此把物理老師給開除了。
回家自學?怎么可能!那樣一來,哪有觀眾。
于是你會看到:每當上課鈴聲一響,我便用一個幅度很大的動作把自己視為《九陰真經(jīng)》的輔導資料,在課桌上碼一排,老師在臺上噴著唾沫地講啊講,我頭也不抬,恨不得舉手通知大家:快來看啊,我不聽我不聽。盡管壓根就沒人在意我聽沒聽。
但時間長了,師長們還是瞧出端倪,并對我苦心相勸。母親也用一種很和藹的語氣委婉地對我說:作死的你,這是要瘋!
當時我的心中一直抱有一個很奇怪的執(zhí)念:我要是認真聽講,乖乖完成作業(yè),跟與我同樣學習好的某某同學,又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我靠自己學輔導資料,哪怕是拿了60分也會像拿100分一樣光榮。
結(jié)果第一次測驗,我拿了96分,這,就,要,爆,炸。
尾巴翹到了天上,恨不得上街游行。
然而接下來的期末考試,我拿了32分,卷子上的題一道沒見過,老師卻說她課上全講過,搞得我懷疑人生。
血涼了大半,那天物理老師特地把我叫到辦公室,教了我六個概念: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剛愎自用、閉門造車、自以為是,總之就是建立在虛榮心上的,為了不同而不同……
2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講,最殘忍卻又最實在的對待,就是讓他看見自己的平凡與普通。把一個東西打破,再建立起一個新的東西,盡管第一個步驟很刺痛,卻也是真正成長中,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
讀者朋友發(fā)現(xiàn)我愛看書,問我是不是打小養(yǎng)成的好習慣。并不,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信奉讀書無用,一個八九歲的娃兒,夜晚的時候仰望星空,腦子里想到點東西,就覺得自己是文曲星下凡顯圣……
結(jié)果無意間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想到的那點玩意,書里都有,而且人家比你講得深邃又透明。
動不動以為自己有了人類思想領(lǐng)域的重大發(fā)現(xiàn),結(jié)果顯示:這一切幻覺都是由你的閱讀量不夠高,見的世面還太小所造成。
人人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奇葩階段,只是有的人一輩子都跳不出來,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滴水不進且?guī)w子的鐵桶。
有的人則明白得早些,知道最好的狀態(tài)是一塊海綿,不拒絕水的洗禮,分量才會重。
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老師會把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幾個人搭伙,共同去完成某個專題任務(wù)。
那時愛搶風頭,也誤以為自己既然是組長,提供思路的是我,上臺講的人是我,就一定什么都行。
在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籠罩下,我們小組壓根就沒什么分工,完全由我大包大攬,一開始覺得挺光榮,可后來發(fā)現(xiàn),確實不科學,真的是不行。
雙拳難敵四手,專業(yè)的事情就該教給專業(yè)的人去做,團隊中比沒頭頭更要命的是,有那么一號人,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逞能。
人在自我成長中要學會接受自己的普通,并在此基礎(chǔ)上踏實汲?。辉诠ぷ髦幸獙W會向優(yōu)秀的人“借力”,多想想調(diào)動資源的可能。前者可以讓你的腳印更深,后者可以讓事情更好地做成。
3
思維方式不扭轉(zhuǎn),在狹隘的田地里追逐個性與自由,其實是跳進了一個更深的監(jiān)獄,把自己鎖進了一個更堅固的牢籠。
那是更加的不自由,因為但凡被掌握了規(guī)律,人家想讓你往西走的時候故意叫你去往東,你就會條件反射似的西行,正中下懷,看似贏了,條件反射讓你輸?shù)迷疾皇!?/p>
思維方式扭轉(zhuǎn)過來,解放了思想,實事求是,生活的疆界也會就此拓展,擁抱了多樣性,就擁抱了更多的可能。
原本我十分排斥看劇,覺得追熱劇的人都是傻子,后來不這么想了,有劇火了,自己閑暇時也會跟著追兩集。
我忘了神劇里有故意制造的噱頭嗎?我不知道傳播規(guī)律和引發(fā)受眾情緒反應(yīng)的手段嗎?我沒忘,我知道,但只是相比從前,更加在意的是它好的地方。
原本我特別抵觸輔導班,后來我考研的時候雖然沒報班,但還是買了些輔導班筆記翻翻。
我忘了輔導班也有糟粕嗎?我不知道復習筆記還得自己做效果更好嗎?我沒忘,我知道,但是相比以前,我更加看重它精華的部分,以及有了參考,自己再做筆記,會更更好。
原本我特別反對從眾,片面地追逐獨立判斷,后來我看電影選擇順著排行榜去看,讀東西也起碼先從經(jīng)典去讀。
我忘了要獨立思考嗎?我不知道所謂的排行榜也有貓膩,也有遺珠之憾,也不能全信,我不知道經(jīng)典和權(quán)威也要謹慎對待,也要多多少少帶點批判性嗎?
我沒忘,我知道。只是我更加知道了,我和普通人在大多數(shù)方面別無二致,那些能讓大家歡呼的東西一定有其能打動我的地方,那些經(jīng)過了時間的考驗與歲月的沉淀,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經(jīng)典,不說最好,起碼能保證一樣:至少比我行。
原本我特別反感數(shù)據(jù)分析,更不會去擁抱什么流行與受歡迎,盲目抵抗主流,覺得這樣就把自己反襯得很特立獨行。
結(jié)果前階段,我竟然花了幾百塊,跟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腳步,購買了一個火爆的網(wǎng)絡(luò)課程。
朋友說我:你傻呀,那肯定是騙錢的,那個人雖然有點能力,但完全值不起這么高的名聲。
我說:我不傻,我當然知道你知道的一切。但只是我更看重他有點能力這一項,我管他值不值多高的名聲。我花一筆被攤薄的單價,去支使一個在某方面比我厲害的人幫我一起干活;我的投資的部分能值回票價甚至增益,其他部分全是糟粕都行。
我一度不愛看其他作者寫的東西,當然,玩筆桿子的人都覺得只有自己寫的才是好的才是對的。
但后來,我也常常會去看看優(yōu)秀作者寫的優(yōu)秀作品,雖然心里還是會偶爾地逆反:切,有什么了不起,這我也行。但更多了一份汲取和尊重。我知道好的東西自有其好的原因,學過來就是了,其他的這個那個,全是浮云微風。
傻孩子看見香蕉皮上有斑點,動輒就把整個香蕉扔掉,還把這事當個性。
但一個成熟的人,會坦蕩蕩地選擇做獲益概率更大的事情。
有人問我:常讀書,不是把自己的腦子都變成了其他人的領(lǐng)地了嗎?
我說對呀,說的沒毛病。
但一個腐朽昏聵的王朝被入侵,從某個角度上看也算好事情,起碼能帶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起碼能帶來一些,或許更加先進的文明。
左眼看到了葉子的渺小與普通,右眼才能發(fā)現(xiàn)更加開闊的泰山與風景。
且知破與立并重;且讓敬畏與驕傲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