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一考生

十八年后再看一次《臥虎藏龍》,最動人的不再是竹梢對決、舒展飄逸的武打動作,也不再是“江湖里臥虎藏龍,人心何嘗不是?”的經典臺詞,而是“一種很深的寂靜”和這寂夜里的弦聲。
粉墻黛瓦,板橋流水,一個祥和安靜的江南水鄉,舒緩的大提琴音樂節奏之中夾雜著一絲絲的憂傷,為觀影者建起一個暫時遠離血雨腥風的清平世界,在此后故事的諸層進程中,大提琴和竹笛、二胡、琵琶、馬頭琴等漸次響起,樂聲為我們演繹了清代中晚期那段詩意江湖的故事:竹笛配《南行》;葫蘆絲配《絲綢之路》;《夜斗》手鼓、京鼓急促,聯想夜行人互相追逐的腳步,和無聲的過招、纏斗,精準狠……最愛這段《夜斗》和《交鋒》,沒有了人聲,再用鼓點和青箏的樂音直接替換了金屬兵器相交的聲音,講述白日和暗夜里驚心動魄的打斗。
原來,弦語可以繪畫面,說故事。
簫被引進影片中,它的幽遠蕭瑟的聲音,似乎為這江湖紛爭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一襲白色長衣,垂辮負手的李慕白背執青冥劍佇立在竹梢之上,似乎抱著一種看破紅塵、超然脫俗的心態出現在觀眾的眼前。
當大提琴緩慢下來進入到了一個暗淡的空間,聲調更顯凄涼和傷感,觀眾也為李慕白和俞秀蓮之間糾結牽絆的愛情唏噓不已的時候,馬曉暉的二胡突然來了一個二度滑音,哽咽凄楚,而又抑揚頓挫,幾根弦瞬間道出了人類情感中那份最無法言說的痛。是的,弦語道出了人心人情。
華裔馬友友的大提琴,馬曉暉的二胡,這兩種極具中西特色的樂器對話,更讓觀眾沉浸在一種蒼涼的東方式的江湖氛圍中:“臥”與“藏”表達了對于人在江湖的無奈,李安要的是一種無盡的寂寞與悵然,譚盾的音樂緊扣整個電影的脈博,貫穿電影始終。
“一種很深的寂靜”,音樂在說著江湖,更是在演繹文化的憂傷。
“人即是江湖……我們能觸摸的沒有永遠。”劇中人深深的傷感,隨提琴與二胡回蕩在江湖的暗夜,這弦語細聽來卻又分明寂然無聲……
小編叨叨叨:高手告訴我們了解透一個內容,作文也能寫出高級感,哪怕是一個電影的影評。素材不用記多,最重要記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