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書浩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的推行,鄉鎮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使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也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但也給鄉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下,鄉鎮企業該采取什么樣的解決對策,這對于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通過找準自身定位、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動鄉鎮企業的技術創新、選拔出一批德才兼備的管理者,以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鄉鎮企業;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9-0038-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他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1]。一方面表明了黨和國家治理環境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的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環境治理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一、生態文明觀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一)生態文明觀提出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環境治理,導致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在大城市,霧霾問題、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的出行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鄉村地區,生活垃圾隨意丟棄;一些鄉鎮企業缺乏環保意識,企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肆意排放,土壤、河流受到了極大的污染,農村的人居環境受到了極大影響。針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下,著眼未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他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這也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已經把治理環境放在了與發展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生態文明觀提出的意義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不僅體現在經濟實力的增長、物質生活的豐富,更體現在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上面。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了新的歷史征程。在新的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民意,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這不僅為我國的生態保護提供了方向,更理順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更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執政黨。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過程
(一)鄉鎮企業的成立和快速發展時期(1984—1988)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的推行,農村的勞動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也首次出現了勞動力過剩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央做出了興辦鄉鎮企業的決策部署,鄉鎮企業也于1984年在農村開始全面推行。鄉鎮企業的出現使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發揮,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開啟了鄉村工業化的進程,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二)曲折發展時期(1989—1991)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鄉鎮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鄉鎮企業分布較為分散,對于工業化的促進作用較為有限。第二,生產結構和種類較為單一,資源的重復浪費現象較為嚴重,經濟效益較差。第三,缺乏環保意識,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第四,由于自身所處環境的局限性,企業的負擔較重[2]。針對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國家在1989年開始對鄉鎮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治理整頓。在這期間,鄉鎮企業經歷了波浪式的曲折發展過程。
(三)高速增長時期(1992—1997)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視察我國南方地區時,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使中國人民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在談話中,他對于鄉鎮企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充分肯定。在鄧小平看來,鄉鎮企業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有制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農民致富的必由之路。隨后不久,中央也明確提出鄉鎮企業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這也是對于鄉鎮企業在國民經濟體系和農村經濟體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此后,鄉鎮企業又開始了快速發展時期。
(四)調整、改革、發展時期(1998至今)
到20世紀末期,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面對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我國的企業必須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同樣,鄉鎮企業在這場競爭中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鄉鎮企業作為農村經濟不可缺少的一環,對于發展壯大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黨中央也高度重視鄉鎮企業的發展,要求鄉鎮企業進行“第二次創業”,具體舉措就是要求鄉鎮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尋找新的出路,其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鄉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次關于鄉鎮企業的改革創新,不僅使鄉鎮企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日后鄉鎮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新時期我國鄉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污染問題較為嚴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和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較為嚴格的環保標準。而鄉鎮企業由于其歷史的局限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鄉鎮企業設立的初衷是解決農閑時期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因此,鄉鎮企業在成立之初對于環保問題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而且鄉鎮企業處于距離城市較遠的鄉村地區,各種政策措施也并不能夠及時傳達落實,并且上至企業的管理者下至普通工人,由于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普遍沒有太多的環保意識。多數企業規模較小,能耗高,污染防治的能力差;而且大多數鄉鎮企業分布在農田、河流附近,污染物的隨意排放也嚴重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
(二)創新能力不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新技術、新產品屢見不鮮。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創新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1]。由此可見創新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國的鄉鎮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的制約,所從事的都是一些加工類的行業,技術含量較低,生產效率較為低下。并且鄉鎮企業的很多機器設備都是由自己制造,因此生產出的產品很多都達不到標準,這也成為制約鄉鎮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缺乏專業人才
鄉鎮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大多都是鄉村的農民,他們既缺乏相應的技術,并且受教育程度也較低,因此也就沒有相應的制度觀念。大多數鄉鎮企業的領導者既沒有相應的企業管理經驗,也不懂市場規律,更缺乏相應的法律概念。并且這些領導者大多數都將鄉鎮企業的工作當成是在農閑時期的一種謀生手段,對于企業也沒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此也不能夠將企業引入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鄉鎮企業由于所處地理位置、薪酬、發展前景的限制,因此也不太可能吸引到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來到企業就業,而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經營機制,很顯然,大多數鄉鎮企業的領導者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也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相應的政策與基礎設施不足
地方政府對于鄉鎮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這也是鄉鎮企業不能夠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原因。鄉鎮企業對于當地經濟的帶動能力有限,因此,無論是從政策還是資金上,政府對于鄉鎮企業的支持都十分有限,并且對于企業的發展缺乏科學有效的引導,大多數鄉鎮企業不能夠正確找到定位,也沒有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并且鄉鎮企業由于處于鄉村,大多數地區交通不便,不能夠與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獲得的信息也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企業的廠房、設備等也明顯老化,這些都不能夠有效吸引外部資金的注入,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四、解決鄉鎮企業所面臨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找準自身定位
企業要想取得長遠發展,找準自身定位至關重要。鄉鎮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其發展道路勢必與一般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鄉鎮企業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結合本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鄉鎮”這一最顯著的特征,走出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企業發展之路。如果脫離了這一發展方向,那么鄉鎮企業的發展就很容易迷失方向。鄉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把發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作為一個突破口,逐步實現從無牌到有牌再到名牌的提升。對于其產品,無論從注冊、設計、包裝,還是宣傳方面都要重視起來,大力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最大程度地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新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鄉鎮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首先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表明黨和政府已經將如何解決好三農問題提升到了一個戰略高度。鄉鎮企業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施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并且事關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黨和政府要加大對鄉鎮企業的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將振興鄉鎮企業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來。
(三)加快推動鄉鎮企業的技術創新
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樣,企業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進行創新,這樣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鄉鎮企業由于其自身條件所限,缺乏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不足。并且在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的大背景下,鄉鎮企業作為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其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因此,鄉鎮企業必須要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技術條件,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發展道路。同時也應該明白,鄉鎮企業的技術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要循序漸進,準確把握好方向,分清輕重緩急,更要與國家的經濟政策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鄉鎮企業在新時期能夠健康快速發展。
(四)選拔出一批德才兼備的管理者
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關鍵因素在“人”。鄉鎮企業在新時期的發展遇到較大的困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鄉鎮企業的管理者缺乏擔當意識,缺乏開拓精神,沒有能夠將企業帶入到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上來。因此,一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管理隊伍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成長在農村,對于農村的情況十分了解,并且也非常熱愛這片土地,他們敢闖、敢拼、敢嘗試,立志要靠自己的雙手將家鄉發展得更好,鄉鎮企業在這樣一批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夠發展得更好。
五、結語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黨和政府對于生態環境建設越來越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3]。因此,鄉鎮企業的未來發展要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出一份重要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何興華.振興鄉村的探索及其啟示[J].建筑師,2016(5).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