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龍
全師各級工會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重中之重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準確把握切實履行時代使命。始終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著力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聚力聚焦“四個轉變”,著眼增強工會“三性”,聯系實際開展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找準工會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切入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工會工作的各方面,轉化為提升新時代工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團結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精神和職工文化建設,把“中國夢·勞動美”貫穿工作全過程,把職工職業道德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激勵職工群眾,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職工群眾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注重回應職工群眾的訴求和關切,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最困難最操心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加強對青年職工和新生代農民工的人文關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精神高地。教育引導各族職工正確對待利益調整,積極支持、參與、推動改革,把各族職工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旗幟下,筑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堅定不移聚焦總目標。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始終是兵團工作的大局,也是工會組織的重要責任,我們要主動作為。廣泛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教育引導各族職工知黨恩、感黨恩,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積極投身兵團一流民兵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發聲亮劍活動,堅決抵制敵對勢力分裂滲透破壞活動,維護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持續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載體,積極開展“五共同一促進”創建活動,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制度化。深化湖南、山西省總工會對口援助二二一團、二二二團工會工作,著力在經濟技術合作、工會干部交流、困難職工幫扶、勞模(職工)療休養、一線職工培訓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我們要緊緊圍繞工業集群化、農業現代化、服務專業化、團場特色化、城鎮精致化的“五大戰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組織動員各族職工積極投身“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持續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加強“六型”班組建設,大力推進新時期職工隊伍建設,推動落實新時期職工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著力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推動形成培訓、練兵、競賽、晉級“四位一體”職工技能提升新模式;著力深化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著力建立“十二師工匠”培養、選樹、宣傳、激勵機制,造就更多具有工藝專長、掌握高超技能、體現領軍作用的骨干人才,增強“工匠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著力貼近市場需求加強職業培訓,采取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旗幟鮮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繼續強化“制度保障”,以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為重點群體,以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為重點內容,做到哪里的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會組織就站出來說話,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職工。嚴格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積極推進女職工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工作,切實保障女職工的特殊權益。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深化“安康杯”競賽,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
我們要推動完善協商協調機制建設,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四家的作用,扎實推進集體合同攻堅計劃。以非公企業為重點,進一步規范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鞏固發展職代會、廠務公開建制率,規范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履職規則,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做細抓好職工來信來訪工作,有效化解勞動關系矛盾。
堅持以服務基層、服務職工為導向,著眼網上網下工作相互促進、探索建立統一完整、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網上服務職工工作平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讓工會的溫暖在網上傳遞。建設工會網上宣傳陣地,推動新媒體在工會工作領域的廣泛運用,讓職工群眾能在網上找到自己的組織、參加組織的活動。
全面加強基層工會建設,堅持黨建帶工建,聚焦突出問題,緊盯非公企業這個重點,建立聯合基層工會和基層工會聯合會,最大限度把科技工作者、青年職工、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組織到工會中來。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要求,大力加強開發區、團場、社區、連隊、專業合作組織等重點領域建會工作,做好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工會工作。加強上級工會指導服務,探索“以上代下”維權模式,讓基層工會干部敢替職工說話、敢為職工維權。
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拓寬聯系職工群眾渠道,本著職工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則,竭誠為基層為職工辦實事,尤其要注重做好看得到的服務,做好眼前的服務,做好身邊的服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推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融入社會救助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困難職工需求信息和各類救助資源精準對接、有效幫扶。大力推進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向職工服務中心轉變,實現工會組織、職工服務站、“職工之家”共建共享、協同服務、共同發展。扎實開展“工會就業援助月”等活動,做優做強“四送”品牌,完善幫扶機制,創新幫扶載體,堅持常態化、經常化、日常化,實現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同步發展。加強對農民工尤其是困難農民工的思想引領、維權服務、精準幫扶、健康體檢、人文關懷,使農民工切實感到工會的服務接地氣。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兵團黨委、十二師黨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師群團改革方案》和《師工會改革實施方案》,始終堅持改革總體思路,把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貫穿深化改革的全過程。推動工會改革向基層延伸,重點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下功夫,在強化改革規范性文件的執行力上下功夫,在夯實基層工會工作基礎上下功夫,不斷激發工作動力和活力,2018年底完成團場、企業工會改革任務。總結推廣基層工會改革創新經驗,加快推動團場工會全面履行地方工會職能,解決好代表誰、聯系誰、服務誰的問題,把改革的效力充分展示出來,讓廣大職工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效。
我們要在加強思想作風建設上下功夫,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工會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性錘煉,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做到絕對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我們要在強化干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認真貫徹“好干部五條標準”,推進工會干部跨系統、多崗位交流,建立專職為主、兼職掛職志愿者相結合的干部隊伍,大力選拔政治堅定、勇于擔當、默默奉獻、做出實績的干部。開展“熱愛工會、建設工會、奉獻工會”教育實踐活動,以好的機制關心干部、支持工作,鼓勵探索、大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我們要在加強干部能力建設上下功夫,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的要求,勤奮學習提高,加強實踐鍛煉,全面增強工作本領,特別是群眾工作本領、依法維權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在為職工群眾的利益不懈奮斗中再立新功。
我們要積極主動爭取各級黨政支持,統籌推動工會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積極爭取財政支持,依法收繳工會經費,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和使用績效,組織開展工會資產清理工作,切實管好用好工會資產。充分發揮工會經審監督作用,增強經審監督實效。加強工會工作宣傳,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深化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推動工會理論創新。進一步做好信息統計、檔案管理等工作,為整體工作上水平提供有力支撐。□